蘇頌制成“水運儀象臺”
蘇頌是我國北宋時期杰出的天文學家、天文機械制造家、藥物學家。他的主要貢獻是在科學技術方面,特別是醫藥學和天文學方面的貢獻突出。他領導制造世界上最古老的天文鐘“水運儀象臺”,開啟近代鐘表擒縱器的先河。
蘇頌領導天文儀器制造工作是從1086年受詔定奪新舊渾儀開始的。這個機構的組成人員都是經過他的尋訪調查或親自考核確定下來的。
蘇頌接受這項科技工作后,首先是四處走訪,尋覓人才。他發現了吏部令史韓公廉通《九章算術》,而且曉天文、歷法,立即奏請調來專門從事天文儀器的研制工作。
蘇頌又走出汴京到外地查訪,發現了在儀器制造方面學有專長的壽州州學教授王沇之,奏調他“專監造作,兼管收支官物”。
接著,蘇頌又考核太史局和天文機構的原工作人員,選出夏官、秋官、冬官協助韓公廉工作。他發現人才后,還進一步放在實踐中加以考察。
蘇頌向韓公廉建議,是否可以憑借張衡、一行、梁令瓚、張思訓格式依仿制造,韓公廉很是贊同。于是,他讓韓公廉寫出書面材料。不久,韓公廉寫出《九章勾股測驗渾天書》一卷。
蘇頌詳閱后,派韓公廉研制模型。韓公廉又造出木樣機輪一座。蘇頌對這個木樣機輪進行嚴格實驗,然后奏報皇帝,并親赴校驗。
蘇頌對研制工作是慎之又慎的。他認為,有了書,做了模型還不一定可靠,還必須做實際的天文觀測,才能進一步向前推進,以免浪費國家資財。
后來,通過對木樣機輪的反復校驗,確定與天道參合不差,這才開始正式用銅制造新儀。
在著名科學家蘇頌的倡議和領導下,經過3年4個月的工作,1088年,一座杰出的天文計時儀器水運儀象臺,在當時的京城開封制成。
水運儀象臺的構思廣泛吸收了以前各家儀器的優點,尤其是吸取了北宋時期天文學家張思訓所改進的自動報時裝置的長處。
在機械結構方面,采用了民間使用的水車、筒車、桔槔、凸輪和天平秤桿等機械原理,把觀測、演示和報時設備集中起來,組成了一個整體,成為一部自動化的天文臺。
上一篇:老花匠得病
下一篇:蘋果的最佳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