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別人感受到你的善意,而不是不顧別人的自尊
過去的歲月里,我們常聽人道:“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笨缮畹慕涷灨嬖V我們,沒有人喜歡難以下咽的苦澀味道,也沒有人喜歡聽錐心刺耳的批評和指責,縱然知道那是對自己有益的,可心理上還是免不了會有一種排斥感和厭惡感。
人的天性中都有保護自尊的本能,當說錯了話、辦錯了事的時候,都會不可避免地防衛自我尊嚴。當有人擺出權威者的姿態,不顧及自尊地批評你思慮不周、做事不穩,防衛的傾向會更強。在這樣的情況下,就算對方是出于好意,言辭再精辟、再有哲理,也沒人愿意領這份情。
那么,要如何才能給人指出錯誤之處,又不傷及他的自尊呢?
想想高明的藥劑師吧,為了良藥不苦口,他們發明了“糖衣片”,在某些藥物的最外層包裹上一層甜甜的糖衣,藥物的療效不減,味道卻柔和了許多。既然藥可以裹上糖衣,那么刺耳的批評何不也抹上一點“糖”呢?讓硬接觸變成軟著陸,失去了表面上的鋒芒,效果卻是一樣的,而聽的人也會覺得舒服許多。
1856年,麥金利準備競選總統,共和黨中一位有身份的黨員為麥金利寫了一篇競選宣言。這位黨員自認為稿子寫得很精彩,便在麥金利面前深情地朗讀了一遍,很是得意。事實上,那篇稿子的確有它的獨特之處,可麥金利覺得它并不太理想,甚至還有一絲顧慮,擔心稿子發表出去會引起一場批評。不過,麥金利也不想扼殺這位黨員的激情,讓他感到沮喪,可麥金利又不得不說“不”,他到底是怎么說的呢?我們一起來看看。
“我的朋友,這篇講演稿相當不錯,非常精彩!”麥金利說?!皼]有人能寫得比這個更好了,我覺得這篇演講稿在很多場合中都算得上優秀。不過,它是否適用于某個特定的場合呢?這篇稿子聽起來,似乎是從個人的角度出發的,可我必須要從整個共和黨的角度出發來審視這篇稿子?,F在,麻煩你重新寫一篇稿子,依據以下我所說的那些點,然后再給我?!?/p>
幾天之后,那位黨員完成了稿子,麥金利表示很滿意,事實上他又稍稍做了一點修改。因為受到了麥金利的肯定,在后來的競選中,這位黨員為麥金利的當選付出了很多努力,做了巨大的貢獻。
任何人都有缺點,都會犯錯,我們只能要求自己盡量把事情做到最好,盡量不犯錯,但這不意味著要把自己擺在很高的位置,以此去要求別人,指責別人。每個人都有自尊心,尤其是在人前,誰也不愿意被批判。所以,給別人提建議時,不要在情緒和氣勢上壓倒對方,更不要咄咄逼人地橫加指責,把那些指責的話說得溫和而有力,讓對方自己去意識到問題所在,既避免了尷尬,也容易讓人接受。
上一篇:自以為買到了便宜貨,出門就發現還有更便宜的
下一篇:贊美自己,激起向上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