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控制欲,讓孩子隨順自己的天性和意愿去成長
我們憑什么讓別人按照我們的想法生活,卻不承擔后果?中國有句俗話,“先把自己的白菜種好,不要去管別人地里的茄子。”這并非是引導我們為人父母的不慈悲,而是說要尊重生命的實相。因為每個個體差異很大,宇宙尊重每個人的自由意志。
我們為什么拼命想要指揮別人?因為愛,然而卻是錯誤的愛。我愛他,就要為他的人生負責,不然就好像沒有盡到責任。其實那是一種錯覺,是建立在我們比他強的基礎上的。事實是我們不比他強,想要指揮別人的是我們的自我,他不甘寂寞,想要通過這些證明自己的能力,證明自己高人一等。以前我兒子不聽話或者別人拿我的話不當回事兒的時候,我常說“看著我的眼睛,我是你的主人!”“不要低估我對你的影響力!”后來才明白這兩句話含有多大的主宰欲。他們能力范圍之外的事情,我們可以為他們安排,伴隨他們的長大,要讓我們安排的越來越少,他們能夠自主的越來越多。
人與人有太大的不同,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特長、優點、興趣。即便是親子關系,你喜歡的他也不一定喜歡。森羅萬象許崢嶸,能夠欣賞這一點也是一種成長了的表現。
有一次外出學習時,遇到一位家長說孩子太不懂事了,他怎么就不明白我的良苦用心呢?作為家長,我也知道留多少錢都不如支持他有自己的一份事業。我是做工程的,我這工程包給誰不是包???多少公司希望我幫助搭個平臺。我兒子怎么就不稀罕?他30歲,不小了,我說人要有事業心,你成立個工程公司,包我一個工程,趁現在我還能幫你一把。你說他怎么就不領情呢?非要搞什么傳統文化,在一個傳統文化基地做義工?我就納悶了,這傳統文化是干啥的?怎么越學孩子越不懂事呢?”
我們要弄清楚重點,每個人想要的不一樣,每個人憧憬的也不一樣。有人覺得當官好,坐那兒舒服,他也善于管理、籌劃。有人坐著就如坐針氈,覺得人真不好管,為什么?管理不是他的長項。再者,做什么事情不是重點,重點是孩子在某個過程中磨煉了意志,增長了才干。主宰與協助最大的不同,就是主宰是讓對方聽自己的,協助是支持對方做他喜歡的事情。如果你給的正是他需要的,雙方都歡喜。如果覺得孩子不懂事,他今天錯過了,明天會后悔,強硬做主,你只是收獲了結果,可能失去了孩子的幸福。人生的意義,就是按照自己的意愿活著,真正做自己。
上一篇:放下主宰欲,這是我們每個人的人生功課
下一篇:放棄向外追尋,幸福在自己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