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郊區(qū)偶見木菊花,立即勾起了我關于木菊花的記憶,使我想起兒時在外公家生活的那段難忘的時光,想起外公家的木菊花。
外公家與我老家的村是隔壁村,在大山深處的漂溪界。這里山連山,山疊山,近山連遠山,遠山之外還是山,一眼望去,周圍盡是連綿起伏數(shù)不盡的山峰。周圍幾公里,在群山之中,在郁郁蔥蔥的林海里,就一棟小木屋,那就是我外公家,在我童年的記憶中,總覺得它像個世外桃源。
外公家的房前屋后和院子菜園都有木菊樹。我住在外公家的那段時光,正是木菊花盛開的時候,滿樹鮮花,紅的、紫的、白的,一朵朵、一簇簇,隨風吹來,沁人心腑的芳香,令人心曠神怡,聞香觀色,煞是好看,美麗極了。
木菊花,學名叫木槿花,不僅供人觀賞,還能入藥,亦可食用,營養(yǎng)價值極高。記憶中,外婆常把外公摘回的木菊花與荷包蛋一起煮成湯,特別清香,格外好吃,花蕾吃起來很清脆,完全綻放的花吃起來有點滑爽,那種味道現(xiàn)在還讓我回味。
知道我特別喜歡木菊花,從外公家回來后,那年秋天,父親在我們家房前屋后和路邊也插了很多木菊枝,沒想到第二年就開花了。
母親也從外婆那里學到廚藝,給我們做木菊花荷包蛋湯,每次吃我們三兄妹都特別開心。
關于木菊花,早在《詩經(jīng)》中就有記載,木槿花味甘性涼,食之可清熱利濕涼血,排毒養(yǎng)顏。唐代大詩人李白亦有詩云:“猶不如槿花,嬋娟玉階側。”白居易也賦詩贊詠木槿:“風露颯已冷,天色亦黃昏。中庭有槿花,榮落同一晨。”元朝舒頔稱贊木槿:“亭亭映清池,風動亦綽約。仿佛芙蓉花,依稀木芍藥。”可與牡丹、芙蓉花相媲美。
關于木菊花,外公還給我講過一個他也是聽來的故事。說很久以前,在一座大山里生長著三棵茂盛的木菊樹,每年都會開很多很鮮艷的花,美麗如畫,景色怡人,但有一天山里的幾只兇獸發(fā)現(xiàn)了這美景,就想把木菊樹占為己有,當?shù)卮迕窬团c兇獸開始了木菊爭奪戰(zhàn)。在爭奪中,兇獸把木菊樹毀了,然后離開了大山。村民把被毀的木菊樹重新種植到土壤中,木菊樹竟復活了,意想不到的是第二年開出的花更美麗鮮艷。
外公講完故事后對我說:“你這個小男子漢也要懂得向木菊學習,要敢于面對困難,學會堅強,讓自己更好的成長。”
兒時的我聽外公說這些時,似懂非懂,但聽得很認真,還不時點點頭。
還有一次,那是一個午后,從地里干活回來的外公在樹下乘涼時考我說:“木菊花夜晚會開嗎?”
我不假思索地回答說:“會”。
外公說:“小男子漢你答錯了。木菊花一般都是早上開,太陽落下時枯萎,夜晚一般不開花。原因就是要積蓄力量,讓第二天要開的花開得更美麗。”
他接著說:“其實我們也應該向木菊花學習,要學會積累,懂得厚積薄發(fā),不要耍花架子,有付出,才會有收獲。”
外公已經(jīng)去世二十多年了,但外公關于木菊花的故事和人生哲理,我卻一直銘記在心,也讓我很受益。
記得那年高三,因為家里窮,哥哥和妹妹也都在上學,家里實在拿不出我們的學費,如何解決眼前的困難,我想起了外公關于木菊花的故事。
在經(jīng)過兩天兩晚的苦苦思索后,我做出決定,去沿海打工為自己賺取學費。
那年那個下著暴雨的夜晚,暴雨匯成的水流在印滿牛蹄印的崎嶇山路上擊起泡沫和水花,整個天空,都是炸雷的聲響,震得人耳朵發(fā)麻。我懷揣著父親從親戚那里借來的路費,頂著暴雨,走了40多里山路來到臨縣的潤溪鎮(zhèn),跟著老鄉(xiāng)擠上了南下的綠皮火車。
在工地上,我每天和灰、篩沙、挑磚頭、扛水泥,甚至打混凝土、抬預制板。幸好我從小就干農(nóng)活,能夠下力氣。為多賺點錢,我經(jīng)常加班。長期的勞累,讓我的手上長滿了血泡。
盡管如此,每天晚上,累得精疲力竭的我依然堅持在老鄉(xiāng)們打撲克、玩麻將的吆喊聲里看書,縱然時常遭到一些人的譏諷,說我在做不切實際的夢。
在工地上干了差不多三個月的時間后,我去了一家鞋廠。在鞋廠,我從流水線干到領班,再到車間主任,月薪也從幾百元提到幾千元。然而上大學一直是我心靈上空不落的太陽,不滅的理想。干了差不多一年的時候,我把辭職書交給了部門經(jīng)理。
在那個讓人留戀的秋天,我回到家鄉(xiāng),回到久違的校園,再次開始了我的學習生活。在班上,我近乎瘋狂地學習,班主任都擔心我是否吃得消。
有耕耘,就有收獲。那年九月,我終于用自己賺來的學費讓自己走進了大學的校園。
有人說,童年活在心中,不管想不想它,絕不會棄離自己,它屬于自己的天地,隨時可以全身心地融入它的境界。在城里工作,因工作忙,很少回家鄉(xiāng)看看,自然也很少去漂溪界,但童年生活在漂溪界的那段時光卻時常浮現(xiàn)在我的腦海,時常涌上心頭,讓我時常想起外公家的木菊花。
上一篇:丁 燕《東莞荔枝紅》
下一篇:王婭《吳祥的回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