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印度火車,大家腦海里也許會浮現這樣一幅畫面:破舊的列車在鐵軌上龜速前行,車廂里極度擁擠,且沒有車廂門,不僅門口塞滿了乘客,連車頂上都疊羅漢似地站滿了人。其實,這都是很多年前的情況了。“外掛”在印度早已成為歷史。
印度鐵路始建于1853年,到1909年時已經擁有了相當發達完善的鐵路網絡。印度的國營鐵路是繼中國、美國、俄羅斯后的世界第四大鐵路系統。不過印度的火車目前還有一些是由柴油內燃機車牽引,電氣化鐵路并不是很多。
2010年開通了一列印度史上最豪華的王公快車,從孟買起點,途經阿旃陀的石窟壁畫、拉賈斯坦邦宮殿群、泰姬陵,最終抵達新德里。每到一站,乘客都可以下車接受花環獻禮,還有現場音樂表演迎接,然后由車上專門的工作人員陪同參觀當地景點。這趟列車共有23節車廂,其中14節為臥鋪車廂,分為總統級、套房級、Junior(低級)套房級、豪華級四等,最多僅能服務88位貴賓。列車特殊設計的懸吊系統可以將晃動感降到最低,房間里配備的浴室可以提供浴缸泡澡。列車餐廳分為西餐和印度餐兩類,乘客可根據自己的喜好挑選不同主題餐廳用餐,餐車上的專業廚師均來自英國,堪稱鐵道上移動的五星級酒店。
因為工作關系,自從2000年以來,我陪同國內的朋友多次乘坐過最高時速達到160公里、往返新德里和阿格拉——泰姬陵所在城市的旅游專列,使我對印度火車和火車站有了切身的感受。
印度的IT業十分發達,很多當地人選擇用手機在網上購票。在幾個大城市,為方便越來越多的外國游客,專門開設了外國人購票點。不過我每次圖省事,都是將護照交給印度朋友,讓他們幫忙網上買票。
拿著印度朋友給我買好的電子車票,我很快就在站臺上找到了列車。有趣的是,每節車廂的門口都貼著幾張A4大小的打印紙,上面寫有這節車廂乘客的姓名和座位號。找到自己的名字和座位號后就可以上車。沒有工作人員檢票和驗票。車廂整潔,明亮寬敞,電動拉門使得乘客的安全性和私密性都得到了保證。
火車票是實名制,雖然進站不查票,但在火車啟動前或行駛過程中會有列車員來查票,查票員會拿著前面提到的貼在車廂門口的名單和你手上的電子車票一一核對姓名、車次、座位號。
印度空調火車是免費供餐的。火車開動沒多久,就有穿著制服、長相宛如空姐空少的兩位服務員推著餐車過來。服務員先給你送上當天的報紙,有英語和印地語兩種,然后送上濕紙巾。在購票時會有登記飲食習慣的選項,如果是素食者,服務員會優先提供餐飲。餐品種類非常豐富,服務員一趟趟送來咖喱飯、雞蛋餅、薯條、果汁、水果、面包、草莓醬、小咸菜、印度茶以及一些不知道名字的配料供乘客自取。最讓我高興的是,車上還有小桶裝的方便面,服務員會用小推車上的開水幫你泡好。最后還有雪糕或冰淇淋。別以為這就結束了,不多久他們又過來送一種類似口香糖的食物,嚼一嚼可以清新口氣。從新德里到泰姬陵大約兩個半小時車程,而這趟標準的餐飲服務就持續了一個半小時。
每個人的座位前都有一個放置物品的小桌子,在靠窗口的一側有充電插口。如果你有印度的手機,可以接收短信碼的話,車廂提供免費WiFi供乘客使用。印度火車車廂里既沒有異味,也絲毫不顯得雜亂。車上的廁所,無論是人工還是自動沖洗,都非常干凈。有的還安裝了生物凈化真空馬桶、感應式水龍頭和干手器。
印度的火車站有大有小,建筑不過度裝修。一般帶有Junction(運輸樞紐)字眼的火車站都是在鐵路干線或者樞紐上,來往的車次相對較多。印度火車站在進站口設有安檢設備,但安檢不是十分嚴格。如果你著急進站,或是不自覺直接進去了,持槍的安保人員通常也不會把你攔下。
大多數火車站的候車廳都不大。里面也沒有空調,只有幾臺掛在墻上的搖頭電扇呼呼作響。因此,候車廳里候車的人并不多,有限的幾排座椅上幾乎看不到外國人,大多是印度當地人。他們或站或坐,甚至還有躺在椅子上的。晚去的旅客基本都是隨便找個空曠點的地方,橫七豎八地躺下,絕沒有人過來呵斥驅趕,大家倒也相安無事。
進站臺大都只有樓梯沒有自動扶梯。站臺多是用鋁合金大棚搭建,有的大棚雖然簡陋,但也遮蔭避雨。在站臺通道上方懸掛著標有站臺、車廂等級等信息的黃色牌子,方便大家快速地找到自己的站臺。候車的人雖然很多,但大家都會主動讓路,也有清潔人員打掃乘客留下的垃圾。能看到很多旅客特別是婦女頭頂大件行李匆匆而過,據說原因是東西頂在頭上比拎在手上要省力得多。
最后說一下印度火車站的附屬設施。行李寄存處,往往都在站臺的角落,位置不明顯。行李必須上鎖,工作人員才接受寄存。車站的餐廳,有的叫Food Plaza,有的叫Refreshment Room,Tea Stall只賣牛奶、奶茶和飲料。小吃基本上都是印度口味。少數車站提供帶空調和淋浴房的候車室,供購買AC1、AC2車票的乘客憑票登記后使用。問詢處穿制服的工作人員非常耐心,只是印度口音英語對我們是個不小的考驗。
事非親歷,不知真。印度火車,其實挺好。
上一篇:謝光明《大洪嶺古道讀秋》
下一篇:張蘭生《戰地紅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