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進而不知退者,非特縉紳坐斯患也,雖出世之士亦然。佛之徒本逃名晦身,若無意于世者,然世之善知識,其道學有余,可以淑諸人,應緣而出,有不能自已者。其間好進之徒,怵于利欲,徃往賄以求進,老而不休,訟而不去者,蓋紛如也。惟壽昌(原作昌壽,據雍正本改。)凈慧師則不然。師少游錫異方,潛心佛隴,志識學問出人一頭,業成而還,爲緇林所推服。始傳教于永嘉之開元,再傳于福圣,既而以疾求還故山,住壽昌教院,凡若干載。年愈尊,德愈隆,道俗愈歸重。
然即(雍正本作而。)未嘗一日不以退居養老爲懷,世緣挽之而莫能自脫也。某與師有二十年之舊,一日訪師,而師已獲遂其退老之志,居所謂舫齋者,欣然見顏色間,指是齋謂某曰:“子爲我記之。”某曰:“師昔嘗乘無量大法舫,游無邊大海中,出大誓愿力濟百億萬大眾矣。今玆舫也,其形模似矣,然而閤(雍正本作闔。)焉而不能浮,靜焉而不能濟,隘焉而不能容,師獨善其身可也,如眾生何?”師笑曰:“吾昔(原作師,據雍正本改。)乘法舫而游,人以爲無量也,吾不知其爲大,今吾即是舫以居也,人以爲不能容也,吾不知其爲小。且夫跡有去住,而道無去住;形有小大,而法無小大。身之進退,跡也;舫之大小,形也。吾出而化億萬眾于人世間者,以無形之舫,行無量之法爾。退而寄老病之身于故廬者,假有形之舫,藏無量之法也,將使夫聞而化者,無貪于得,無嗔于不得,無癡于必求其所欲得,又焉有賄而求進,老而不休,訟而不去也,如子之所謂乎?然則吾之退也,未嘗無教化也。茲舫雖小,孰謂其非無量無邊法具乎!”某媿其言,退而記之。紹興乙亥三月日記。
上一篇:送吳教授秉信歸省序
下一篇:代劉仁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