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空啊,傳道者說,凡事皆虛空!
圍到我床邊來;安塞姆你躲什么?
外甥們,兒子們……上帝呀,我可不知情!
她呀,誰不想要她做你們的母親,
甘道夫老家伙妒忌我,她是那樣美!
事情早已定局,她呢,也死了,
死去很久了,從那時我就是主教。
我們像她一樣,也終有一死,
你們也該悟到: 浮生若夢啊!
人生是怎么回事?當我躺著,
在這華麗的臥室,奄奄待斃,
在一片死寂的漫漫長夜,我問:
“我是死,是活?”似乎一切寧靜。
圣普拉西德教堂祈求的是寧靜啊。
好了,說說我的墳地吧。為了它,
我曾連撕帶咬地爭奪,要知道
甘道夫老家伙騙了我,盡管我當心:
他占了南面,使他的臭尸增光,
愿上帝詛咒!——死了還伸一只手!
不過我的墳地也不算太窄,
從那兒可以望到教堂的講壇,
也能看到些唱詩班的座位,
向上望,直到天使居住的穹頂,
準有一線陽光在悄悄移動;
我要在那兒睡進玄武石棺,
在我的華蓋下得到安息,而周圍
還要有九根石柱,兩兩成對,
第九根在腳后——安塞姆站的地方,——
全要用桃花大理石,名貴,紅艷,
如同新斟的葡萄酒濃洌的酒漿。
——甘道夫老家伙的洋蔥石算老幾?
讓我能從墳里看到他!真桃花,
毫無裂縫的,我才配得此獎賞!
圍攏點;我的教堂那次失火——
怎么樣?雖有損失救出的可不少!
孩子們,你們不愿傷我的心吧?
去挖葡萄園里,榨油機旁,
輕輕灑點水把土澆透,如果
你們找到……上帝呀,我可不知情!
在松松的無花果爛葉堆里,
在裝橄欖的簍子里,緊緊捆著
一大塊(啊,上帝呀)天青琉璃石,
大得像猶太人頭從頸部割斷,
青得像圣母胸口淡青的脈管……
孩子們,我把遺產全給了你們,
漂亮的郊區別墅,還帶有浴室,
所以,把那塊青石放在我膝間,
就像你們在華麗的耶穌會教堂
所拜的上帝像手里捧的圓球,
讓甘道夫看見把肺都氣炸!
我們的歲月像梭子一樣飛行,
人走向墳墓,如今他在何處?
我剛才說用玄武石棺嗎,孩子們?
不!我的意思是黑大理石!否則
怎能與下面的花邊相得而益彰?
浮雕用青銅的,你們答應過我,
要雕牧神和水仙女,你們曉得的,
穿插些祭司座、酒神杖、瓶甕之屬,
再雕出救主耶穌在山上傳道,
圣普拉西德頭戴光圈,一個牧神
正要扯光仙女最后的衣衫,
還有摩西和十誡……但我知道:
你們不聽我!他們對你耳語什么,
我的心肝安塞姆?哦,你們打算
把我的別墅敗個精光,而叫我
在埋乞丐的爛石灰堆下窒息,
讓甘道夫從他的墳頭竊笑?
不,孩子們,你們是愛我的,——那么,
全部用碧玉!你們要向我發誓,
免得我為留下了浴室而遺憾!
整塊的、純綠的,就像阿月渾子果,
世界上碧玉有的是,只要去找,——
圣普拉西德是聽信我的,我求她
賜你們駿馬、古老的希臘手稿
和四肢如大理石般滑潤的情婦!
——不過你們得把我的碑文刻對:
精選的拉丁文,西塞羅的風格,
不能像甘道夫的第二行那么俗,
古雅文風嗎?他可不夠資格!
那時節我將怡然地安臥千年,
聽著做彌撒的神圣的嗡嗡,
看見成天制出并分吃上帝,
感到燭火在燃燒,穩而不顫,
聞到濃烈的香煙,熏人昏眩!
如今當我躺在死寂的夜里,
盛裝正寢,慢慢地奄奄待斃,
我交疊雙手,仿佛握著權杖,
伸直雙腳,仿佛一尊石像,
讓我的被單像棺布般下垂,
形成雕塑作品的巨大褶皺,
當那邊燭光漸熄,奇怪的念頭
開始生長,耳朵里嗡嗡作聲,
想起我這輩子以前的前生
和此生,教皇、紅衣主教和神父
還有圣普拉西德在山上傳道,
想起你們苗條而蒼白的母親
和她那雙會說話的眼睛,
新出土的鮮明的瑪瑙古甕
和大理石的古文,純粹的拉丁,——
哈哈,那老兄刻著“名若泰斗”?
這豈是古雅?至多是二流的文品!
我的朝圣旅程不幸而短促。
全部琉璃玉,孩子們!否則我把別墅
全送給教皇!你們別再啃我的心,
你們的眼睛像四腳蛇的那么尖,
卻使我想起你母親眼睛的閃光,
也許你們肯增添我寒酸的花邊,
聯結它貧瘠的花紋,在我的瓶中
裝滿葡萄,外加面具和胸像柱,
你們在祭司座上再拴只猞猁猻,
它蹦跳掙扎,把酒神杖摔倒——
這樣的雕花才能使我滿足。
我將躺在上面,直到我要問:
“我是死,是活?”算了,離開我,罷了!
你們的忘恩負義刺傷了我,
置我于死——上帝呀,你們巴不得!
石料!碎砂石!濕漉漉地滴水,
仿佛是棺中的尸體冒出了液汁——
還說什么炫耀世界的琉璃玉!
走吧!求求你們。少點幾支燭,
但要排成排;走時轉過背,對,
就像助祭們離開祭壇那樣,
把我獨自留在我的教堂——
這祈求寧靜的教堂,讓我空閑時
瞧瞧甘道夫從他的洋蔥石棺里
是不是斜眼瞅我——因為畢竟
老家伙仍然妒忌我,她是那樣美!
(飛白譯)
注釋:
一種微綠的大理石,質地較差,易層層剝落,故名。
這顯然是主教趁火打劫,從自己的教堂里偷的。
羅馬耶穌會教堂的上帝塑像手捧天青琉璃石球。
勃朗寧在此顯示了文藝復興時代基督教與異教神話矛盾百出的奇異混合。
天主教做彌撒時,神父把圣餅分給教徒吃,象征耶穌受難的圣體。
獨白者思路漸亂,把圣女與耶穌混雜了。
【賞析】
勃朗寧夫婦婚后住在意大利,在這段時間里,原來就對意大利感興趣的勃朗寧進一步研究了意大利文藝復興的歷史和文化,寫了一系列以文藝復興為背景的戲劇詩。《圣普拉西德教堂的主教吩咐后事》就是其中的一篇名作,它為我們栩栩如生地再現了文藝復興時代的世俗性的面貌。英國維多利亞時代著名評論家羅斯金評論這首詩說: 我不知道還有什么詩或文章能像這首詩那樣,告訴我們這么多文藝復興精神——文藝復興的世俗性、矛盾、自滿、偽善、對本身的無知,以及對藝術、對奢華和對精通拉丁文的酷愛。
我們從藝術作品中通常看到的是文藝復興的偉大的一面,然而勃朗寧讓我們看到了它世俗、現實的一面。他通過一個基督教高級神職人員對自己后事的安排,充分顯示了處于基督教文化和古希臘異教文化撞擊的這一歷史轉折時期復雜有趣的社會景觀。
此詩中的圣普拉西德教堂是羅馬的一所古老的教堂,以基督教圣女普拉西德的名字命名。題目下附注“15 年”說明這首戲劇獨白詩的背景是16世紀,文藝復興時代后期。
主教的這篇獨白,是向他的兒子們吩咐后事的談話。大家知道,按照基督教的信仰,最重要的是死后升天堂還是下地獄的問題,其他一切皆虛空。《圣經·傳道書》中就說:“虛空的虛空,凡事皆虛空”,“他身后的事,誰能使他回來得見呢?”主教開宗明義,首先引用了這句語錄,以表明自己的虔誠。其實,這第一行詩起了從反面點明主題的作用。
主教的這篇談話是對兒子們說的,但按照天主教教規,神職人員禁止結婚,所以他們都把自己的私生子叫作“外甥”。主教在按老習慣叫了一聲“外甥們”后,想起自己已經快死了,還裝這份假干什么?不如直截了當地叫一聲“兒子們”吧!可是剛一叫出口,又想起這事違犯了上帝的禁令,只得又連忙向上帝搪塞遮掩一下,說他生了這么多兒子,自己委實“不知情”!(見第3行)
在兒子們中,安塞姆顯然是主教最寵愛的一個,但他也像他的兄弟們一樣,一個勁地想朝后躲,生怕對父親承擔責任(見第2行)。從生兒子一事,獨白者聯想到他美麗的情婦,并且用了“誰不想要她做你們的母親”(第4行)這樣微妙繞彎的措詞。而“誰不想要”這句話中,又暗含了“爭奪”之意,主教不由得又回憶起了他和前任主教、他的老對手甘道夫爭奪情人得勝的往事,并為之洋洋得意(第5行)。這樣,勃朗寧僅僅用了開頭的5行詩,就以高度濃縮的筆法,交代了“主教、兒子們、上帝、情人、對手”五方面的錯綜復雜的關系,不愧為心理大師,這是其他詩人所難以做到的。
我費了不少筆墨,才解析了五行詩,再這樣詳細講下去篇幅不容許了。好在弄清人物關系后讀起來不難,以下主要就靠讀者自己去分析和推理吧。
從第一行的經文和主教對后事的奢望兩相對照中,我們必然能看出矛盾,也能看出作者(盡管他藏在幕后)對主教的諷刺。對主教的貪婪和偽善,作者所持的批判態度是明顯的。但這首詩是一首諷刺詩嗎?不完全是。應說,其內涵遠遠大于諷刺詩。
主教的思想與行為違背基督教教義,這包含著豐富的含義,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在希臘異教思潮的沖擊下,基督教來世觀念和禁欲主義已經土崩瓦解,這無疑是文藝復興時代的一大進步,不能簡單否定。但在人性解放的同時,庸俗的享樂主義、貪婪縱欲、爾虞我詐的風氣也到處泛濫;對藝術的愛和崇拜之中,又夾雜比賽時髦和附庸風雅。在后事安排的這一場競爭中,主教雖然輸給了他的老對手甘道夫,但他終能以在現世獲勝而感到自慰。這已經超越了單純的道德評價,而使這首詩傳達出某種歷史感。
勃朗寧本人是一個理想主義者,但可以看出,他比同時代的丁尼生更能客觀地面對善惡問題,更能正視活躍在歷史中的“惡”。丁尼生在“惡”的面前扼腕悲嘆,不能自已;勃朗寧卻不僅從倫理道德的角度對“惡”諷刺批判,同時還能從更高的歷史學家的視角觀察“惡”在現實中的作用。
這首詩的形式是無韻體,名稱叫“素體詩”。
(飛白)
上一篇:《圓柱之歌 [法國]瓦萊里》讀后感
下一篇:《圣誕節的搖籃曲 [捷克]楊·聶魯達》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