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不見一絲城市的喧嘩,
扎涅夫斯基塔樓上一片寂靜!
午夜的一輪明月
閃爍在獄卒的刺刀尖頂。
一個可憐的青年啊!
他與初綻鮮花的小樹同齡,
在森嚴的牢獄中唱起歌兒,
向波浪傾吐自己的郁悶!
“請原諒,我親愛的故鄉!
請原諒,我的家園!
我關在這兒的鐵籠里,
再也回不到你們的身邊!
別再等我了,我的未婚妻,
拋卻那枚定情的指環,
我今生難以獲得自由,
無緣去做你的情郎!
我已同牢獄定下終生,
注定只有痛苦和眼淚!
但我沒有一聲怨言,
親手接過命運的苦杯。
苦難能從哪兒得到拯救?
災禍能在哪兒等到盡頭?
但是,世上定有慰藉存在,
神圣的俄國也會有領袖!
啊,俄國皇帝!在你的王冠上
鑲有無價的鉆石。
它是恩典的象征!請你在寶座上
給我們發一點仁慈!
我們會以向上帝祈禱時的虔誠
在你的腳前堅定地叩頭;
只要你吩咐,我們就在道路上
把你勝利的旗幟鋪就。”
黑夜逝去,新的一天
早就送來金色的晨曦!
然而那個可憐的囚徒
仍在牢中唱著同一首歌曲!……
(吳笛譯)
【賞析】
格林卡曾積極參與十二月黨人的活動,雖沒有直接參加十二月黨人起義,但十二月黨人起義被鎮壓后,格林卡亦遭到逮捕,被囚禁在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要塞。1826年他在獄中寫了這首《囚徒之歌》。
此詩具有典型的浪漫主義風格,開頭兩節以陳述的方式引出后面直抒胸臆的歌唱。即使是貌似平穩的場景描述中,也透露著自然的神秘之意,如“扎涅夫斯基塔樓上一片寂靜!/午夜的一輪明月/閃爍在獄卒的刺刀尖頂”。這里將浪漫主義者對自然的體會融于對人事的表達中,體現出牢獄生活所包含的寂遠之意,而這種寂遠又是在刺刀的籠罩下維持的,從而也為下面情感的直接抒發建筑了平臺。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在寫到那個被囚禁的青年的年齡時這樣描述:“他與初綻鮮花的小樹同齡”,如此色彩明麗的修辭在這兒出現,與詩中前節所述的環境形成鮮明對照,也使人物形象更為讀者關注。
此詩的主體部分是發自獄中青年之口的歌唱,這幾段采取了直抒胸懷的手法,詞語的表達少有修飾。這是一個被囚禁于流放地的富有才華與激情的青年的真情表述,其內心動靜沒有因為直率而變得膚淺,反倒由于其明白易懂更能引起讀者共鳴,以至有無名作曲者將其中幾節詩譜上曲后廣為流傳。在青年的歌唱中,最打動人的地方當然是對故鄉和往日情人的思念,以及對現實命運的堅強承受。歌唱者對自己的處境十分清楚,并不抱過分的幻想,“我今生難以獲得自由”,“但我沒有一聲怨言,/親手接過命運的苦杯”,這正是最撼動人心之處。這也使我們聯想到拜倫的詩歌。
全詩的后兩節則表達了格林卡所認同的俄國十二月黨人的政治見解和社會理想。十二月黨人的起義拉開了俄國貴族革命的帷幕,他們反對腐朽的專制,不惜冒生命危險,在被投入監獄后,對新沙皇仍抱有幻想:“啊,俄國皇帝!在你的王冠上/鑲有無價的鉆石。”鉆石在這里作為明確的寓意,包含著十二月黨人對新沙皇理想品質的認定與希冀,同時也源于他們認為當時的俄國需要有一個合適領袖的政治信念。此后的抒情就多少反映了十二月黨人的幻想和局限。
格林卡的抒情詩常具有18世紀啟蒙思想的力量。他在晚年主要獻身于神秘宗教的創作,寫有《靈魂詩篇》等詩集。
(南野)
上一篇:《囚徒 [俄國]普希金》讀后感
下一篇:《囚徒致奴隸 [英國]瓊斯》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