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望
東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
牧人驅犢返,獵馬帶禽歸。
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
【作者簡介】
王績(585~644年),字無功,自號東皋子、五斗先生,祖籍祁縣,后遷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縣)。唐朝著名詩人。出身官宦世家,是隋末大儒王通之弟。王績一生郁郁不得志,在隋唐之際,曾三仕三隱。心念仕途,卻又自知難以顯達,故歸隱山林田園,以琴酒詩歌自娛。曾在隋代任秘書省正字,初唐時,以原官待召門下省,后棄官隱居于故鄉東皋村。
王績自幼好學,博聞強記。隋開皇二十年(600年),只有15歲時便游歷京都長安(即今西安),拜見權傾朝野的大臣楊素,被在座公卿稱為“神童仙子”。大業元年(605年),應孝廉舉,中高第,授秘書正字。但他生性孤傲,不愿在朝供職,改授揚州六合縣丞。因嗜酒誤事,受人彈劾,被解職。其實,他并不看重官職,故感嘆道:“網羅在天,吾且安之。”時隋末大亂,他常和隱士仲長子光在一起飲酒賦詩,養鳥等均有研究。
【注釋】
(1)東皋:山西省河津縣的東皋村,詩人隱居的地方。
(2)徙倚[音“席乙”]:徘徊彷徨。
(3)落暉:落日的余光。
(4)犢:小牛。采薇:《詩經·召南·草蟲》有:“徙彼南山,言菜其薇。未見君子,我心傷悲。”又《詩經·小雅·采薇》有:“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歸曰歸,歲亦莫止,靡市靡家,獫狁之故;不遑啟居,獫狁之故”,此處暗用二詩的句意,借以抒發自己的苦悶。
【詩詞譯文】
在黃昏的時候,我佇立在東皋村頭悵望,彷徨徘徊心中沒有主張。每一棵樹都凋謝枯黃,每一座山峰都涂上落日的余暉。放牛的兒童騎著小牛回家,獵人騎著駿馬帶回獵物。我看到這些人又并不相識,心情郁悶于是長聲歌唱《詩經》中“采薇采薇”的詩句。
上一篇:千家詩《送杜少府之任蜀川》譯文與注釋
下一篇:千家詩《題松汀驛》譯文與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