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批評孩子?
家長如果在孩子的學習活動中過多地批評孩子,會導(dǎo)致孩子對學習產(chǎn)生恐懼、厭倦和逆反的心理,后果是相當嚴重的。在現(xiàn)實生活中,不恰當?shù)呐u通常有這樣幾類:一是批評情緒化。一旦孩子出現(xiàn)過失的時候,家長的表現(xiàn)通常是情緒激動,狂風暴雨,說完了,罵完了,心里也痛快了,也平衡了;二是批評泛濫化。批評孩子時聯(lián)想豐富,上綱上線。比如說本來就是打了個碗的事情,就能從這件事想起從前丟鑰匙、丟錢、丟面子(因為測驗考砸了),還能扯到打架、看電視、玩游戲等;三是批評簡單化。很多時候,孩子犯錯后,家長的表現(xiàn)往往是該批評的時候不批評,不該批評的時候亂批評。如孩子賴床時往往是一邊催促,一邊數(shù)落,而孩子卻無動于衷。因為他心里很清楚,如果走著上學會遲到的話,家長有車可以送,沒車還可以打車;四是批評急躁化。有許多時候孩子甚至還沒意識到錯誤即將或已經(jīng)來臨,還沒有意識到錯誤能帶來什么樣的后果時,家長已經(jīng)急不可耐,氣不打一處來,通常是眼到、口到,甚至手也到了。所以,家長必須把握好批評的方式方法。
第一,批評在理。一是初犯要說理。說理是對待兒童的真正辦法,當孩子犯錯后,家長應(yīng)該耐心說明這樣做的后果,還要表達對孩子的信任和期望。重要的是要孩子明白這樣的做法有什么不當之處。切不可大發(fā)雷霆,甚至打罵。二是重犯要約定。家長就應(yīng)該嚴厲告訴他這樣做是不行的。鑒于他再一次出現(xiàn)了這樣的錯誤,就要和孩子約定一個方案,并要求孩子作保證,并表示如果再犯,他將接受什么樣的懲罰。當然是雙方都可以接受的辦法。同樣不可大發(fā)雷霆,甚至打罵。三是再犯要懲罰。孩子又犯錯了,這時的家長有兩種選擇,要么保持沉默,并讓他明白你已經(jīng)知道發(fā)生的一切,并告訴他你保留采取懲罰的權(quán)利,但現(xiàn)在還不打算實施;要么根據(jù)約定,讓孩子踐諾,接受懲罰,并再次讓他說出如果再犯,他該怎么辦。同樣不可大發(fā)雷霆,甚至打罵。
第二,批評要有針對性。對當前的問題有什么說什么,就事論事就好了,而絕不可責備這次過失,連帶以前老賬也一并算上。這種把“陳年老賬”重提的做法只會讓孩子對家長感到厭煩、討厭和憎惡,而且由于其他事情拉扯得太多,沖淡了當前主題,主要矛盾就容易被弱化和忽視。
第三,適當保持沉默。當孩子第一次犯錯誤后,他知道自己錯了,知道以后該怎么做是對的就行了。很多時候,沉默遠比情緒化和泛濫的批評更有效。
第四,批評后應(yīng)有應(yīng)對措施。孩子上學要遲到,如果他不急,很簡單,你不管他就完了,遲到了自然會有老師批評他。就是因為你有種種辦法可以不讓他遲到,是承擔孩子賴床后果的擋箭牌,所以他才有信心沉著地賴床,你罵他何用?像這類的情況有很多,就是家長只對現(xiàn)象做批評,而沒有采取實際有效的解決辦法。
第五,給予幫助。在孩子開始或接觸新的事物的時候,由于認識不深,準備不足,行為表現(xiàn)不太合理,出了偏差和錯誤也在情理之中。這時候需要的是幫助,而不是批評!批評是針對態(tài)度的,不是針對事情本身的;批評是針對重犯和再犯的,要給孩子一次改錯機會。比如不理想的成績單拿回來后,你應(yīng)該幫助他分析原因,以及如何解決問題。
第六,讓孩子嘗試錯誤。“人非圣賢,孰能無過”?再者“不知者還不為過”呢!人犯錯誤是正常的,而頭一次經(jīng)歷某些事情的時候犯錯更是正常的。但家長卻沒有給孩子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去體驗錯誤,嘗試挫折,孩子甚至都不知道犯了什么錯,批評和責備就已經(jīng)接踵而至。這種急于求成、急功近利、急躁冒進的批評,往往扼殺了孩子的創(chuàng)造力,限制了孩子的發(fā)展。
第七,家長要勇于說“對不起”。孩子的錯誤更多是由于家長教化不當造成的。所以出了問題后,家長的反應(yīng)和表現(xiàn)非常重要,如果更多的是主觀愿望的責備,情緒失控、生氣和打罵,那是缺乏教育能力的表現(xiàn),這樣的做法只會讓孩子看不起。當孩子犯了錯誤之后,家長應(yīng)該先想想自己有什么不對,自己有什么做得不足?要勇于向孩子先說一聲“對不起”!當表達了對孩子的內(nèi)疚后,批評教育的效果就特別好。只要家長說得在理,孩子就會聽話。
上一篇:如何引導(dǎo)孩子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
下一篇:如何提升家庭與學校合作的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