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該得的絕對不得
2005年2月號《環球企業家》刊載了谷重慶的一篇文章——《鄭俊懷倒在“柏林墻”前》的故事。伊利——這個“全國乳制品行業的龍頭老大”,和張瑞敏的海爾,倪潤峰的長虹,儲時健的紅塔山一樣,在某種程度上說是鄭俊懷的孩子。
但在2006年春節前,這個乳業的梟雄卻倒在了國有企業快要“產權清晰”的“柏林墻”前,被判了6年刑,過上了鐵窗的生活。
1983年,也就是鄭俊懷39歲的那一年,被組織派到“呼和浩特市回民奶食品廠”任廠長。當時,這是個賬面上僅有幾千元的小廠。也沒有人相信他會把它變成“全國乳制品行業的龍頭老大”,但他做到了。
從2004年1月至9月季度報表看,伊利的主營收入達到六十八億元,凈利潤達到二億元;伊利股份也是股市上著名的績優股,從1996年公司上市以來就沒有停止過對股民的現金分紅。其在股市上的慷慨是出了名的。
與伊利企業的財大氣粗相比,鄭俊懷生活簡樸,很長時間要求自己也很嚴格。據他身邊的人說:國內出差他只吃幾元一碗的炒面,出國只吃一個比薩餅,住宿一般也是找小賓館,家里的衣服甚至沒有一件超過一千元的。
鄭俊懷之所以能夠做到這一點,用他自己的話說和他母親教育有關。鄭俊懷說:“我的母親一直教誨和激勵我,‘不該得的絕對不得,誰給的好處永遠記得,清白地做人,越艱難越堅持到底’,這就是我為什么能在這個位置上的原因。”
很可惜的是,母親教育的“不該得的絕對不得”他沒有堅持到底。最后還是拜倒在金錢腳下。因為經濟問題,伊利公司包括董事長鄭俊懷在內的數名高管因為挪用公款等問題而被刑拘,使他過早地、非正常地離開了他不應該離開的位置,過上了鐵窗生活。
當年紅塔山的儲時健已經從監獄里走出來了,而“全國乳制品行業的龍頭老大”的掌門人等又進去了。國有企業像儲時健、鄭俊懷等這樣有作為的企業家何時才能不重蹈在監獄里這樣“出出進進”悲劇的覆轍呢?
莎士比亞有段名言:“世事的起伏本來就是波浪式的,人們要是能夠趁著高潮一往直前,一定可以功成名就,要是不能把握時機,就要終身蹉跎,一事無成。”
鄭俊懷的悲劇就在于沒有“趁著高潮一往直前”越艱難越堅持到底。故事告訴我們,作為國有企業領導人無論在什么時候,什么情況下都要加強自律,否則,將會一失足成千古恨,毀了自己一生英名不說,也使世人為之扼腕惋惜。
上一篇:不要被逆境所左右
下一篇:為自己插上了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