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灞橋區(qū)·伯夷廟》陜西名勝簡介
在西安市灞橋區(qū)狄寨鄉(xiāng)鯨魚溝南岸白鹿原(狄寨原)伯夷坊村。
伯夷廟是供奉殷商末期孤竹君長子伯夷、次子叔齊的廟宇,廟址極為險峻,廟之建筑極為奇巧,它居南北兩個半白鹿原的小豁口處,臨此若天氣晴朗,遠可望見25公里以外的西安城內鐘樓、鼓樓及城垣之概貌。
殷商末,孤竹國(在今河北盧龍南)國君有兩子,長子伯夷、次子叔齊。孤竹君臨老遺言,由叔齊繼位,伯夷出城東門而避游天下,而叔齊按長子世襲想法而出城西門避游天下,各給對方避讓君位,兩人各自避位游歷,進入周國,恰在鯨魚溝今廟址相遇,適時正當周武王姬發(fā)領兵伐紂至此,二人攔馬諫曰:文王在世,三分天下有其二,未伐殷紂,日今剛死,你就去伐紂,以臣代君為不忠,不聽父言為不孝。武王左右欲殺之,姜太公阻曰:此義人矣,委而去之。武王、姜太公未采納伯夷、叔齊之諫,毅然出兵伐紂,滅殷紂而建立了統一的周王朝。此二人恥食周粟,采薇而生;頭常頂傘,不見周天;足常履坻,不踩周土。游至首陽山而隱居。首陽山亦名雷首山,在今山西永濟縣南,有民間浣紗女見,異而問之,答曰:我們殷朝人,頭不頂周天,足不踏周地,誓不食周粟。浣紗女笑而嘲曰:傘上亦周天,坻下亦周土,薇亦周土生。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民。二人無言以對,遂餓死于首陽山。
此廟原有伯夷、叔齊泥塑像,“文革”中被毀。
上一篇:《商洛·仙娥峰》陜西名勝簡介
下一篇:《西安·周至縣·佛坪廳故城》陜西名勝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