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雞·岐山縣·五丈原》陜西名勝簡介
在岐山縣五丈原鎮渭河之南、秦嶺北麓。五丈原原名來歷說法不一,有人說原高50丈,原名五十丈原,口口互傳,簡成為五丈原;有人說此原前闊后狹,狀如葫蘆,最狹的葫蘆把僅有五丈,故名;有人說秦二世嬴胡亥西巡至此時,原頭刮起五丈旋風中心柱,故名。
五丈原,原高約50丈,東西寬2里,南北長7里,原南靠秦嶺,北面渭河,西臨麥臨水,東控斜谷關,地勢險要,可攻可守,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據《通鑒地理通釋》呂祉曰:“原高平廣遠,行軍者必爭之地。”如戰事不利,又可從斜谷退守漢中。
據《三國志》記載,蜀后主劉禪建興十二年(234年)春,丞相諸葛亮率大軍由沿褒斜棧道走斜谷過斜谷關伐魏屯兵五丈原,與魏帥司馬懿隔渭河對壘百余日,原上有壑落城,是諸葛亮中軍帳所設之處。山城出土過蜀軍釜,人稱“諸葛鍋”。靠城山上有棋盤石,傳為諸葛亮與楊儀對弈之處,山因之被稱作棋盤山。五丈原上下有兩泉,人稱“諸葛泉”,上泉水清,蜀軍作飲汲用;下泉水濁,蜀軍作飲馬用。人多馬多,用水量大,踏出一條十三道彎的小路,人稱彎彎道。五丈原前,渭河南岸,有蜀軍先鋒魏延筑的魏延城,今為五丈原鎮所在地。五丈原東有山谷如葫蘆狀,謂之“葫蘆峪”,火燒葫蘆峪的戰事就發生在這里。諸葛亮設計將魏帥司馬懿引進峪內,魏延放火,不巧天下大雨,司馬父子僥幸生還。此谷出土三國箭鏃,谷中石崖發黃,人傳為當年火燒的遺痕。而今,峪口立石碑一座,碑刻“古葫蘆峪遺址”。五丈原是諸葛亮大將星隕落的地方,而今原東麓有地名落星坡和落星灣。諸葛亮為蜀漢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后人在五丈原建有紀念祭祀諸葛亮的專祠武侯祠。
“五丈秋風”為岐山縣八景之一。
上一篇:《商洛·丹江》陜西名勝簡介
下一篇:《西安·長安區·人面桃花園》陜西名勝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