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朗齊魯月·膠東之旅·劉公島·甲午浩氣貫長虹
劉公島在威海港以東的渤海海面,為當年清廷北洋艦隊的主要基地。威海港三面環山,一面臨海,南北兩岸猶如兩條巨龍伸出海面,劉公島恰似一顆明珠鑲嵌在港口中央,形成二龍戲珠之勢,是一個理想的“天然水寨”。
劉公島名稱由來久遠。據傳東漢末年,有劉姓宗室一支為逃避曹氏迫害而徙居此島,以姓名島,稱劉家島。其后島民為奉祀先祖,建了一座劉公廟,又改稱劉公島。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明政府為防御倭寇侵擾,曾在島上屯兵并筑一煙墩。清光緒七年(1881),清王朝艦只首次來劉公島駐泊。七年之后,北洋艦隊正式成立,劉公島成為艦隊主要基地。此時,北洋艦隊已擁有大小艦艇近五十艘,約5萬噸,實力在遠東居首。
北洋水師提督衙門設在島上旗頂南麓。它背山面海,氣勢宏偉。前后三進院落,前、中、后廳,東、西廂房和跨廊連成一體。大門外有樂亭兩座。水師提督衙門西面有當年北洋水師培養海軍人材的水師學堂,學堂曾先后招生三期共百余人。學堂墻外為修理船艇的船塢。東南數十步,便是大小艦艇聚泊的鐵碼頭。島上還有當年炮臺遺址。
北洋水師提督丁汝昌(1836—1895),原名先達,字禹廷,號次章,安徽廬江縣丁家壩村人,出身貧苦。十七歲時曾參加太平軍,以后被裹脅進清軍,由于作戰勇敢官加提督銜,授總兵,賜協勇圖魯漢字勇號。但因性情耿直,觸怒上司,只得棄官返鄉。1874年李鴻章辦海軍,又派他到英國買軍艦。他從英國買回鎮東、鎮西、鎮南、鎮北四艦,并受命操練炮艦。1888年北洋艦隊正式成立,他被任命為北洋水師提督,進駐劉公島。
1894年9月,丁汝昌率水師護運八營銘軍及輜重、馬匹赴鴨綠江口外大東溝,支援朝鮮。17日上午正準備返航,突然西南海面出現日本艦隊。丁汝昌下令列陣迎擊。北洋艦隊以十艦對日本十二艦,排成人字形將日本艦隊攔腰截斷,先占上風。日本比睿、赤城、西京丸三艦受重創,逃出戰列,赤城艦長斃命。日本艦隊轉而采取鉗形戰術,北洋艦隊腹背受敵。正在旗艦定遠號飛橋上指揮的丁汝昌,因發炮太猛橋身斷裂,被摔成重傷。全艦隊失去指揮中心,陣形頓時混亂,軍艦各自為戰。致遠號在炮彈用盡、軍艦受傷的危急時刻,恰與日艦吉野號相遇。致遠號管帶鄧世昌對大副陳金揆說:“倭艦專恃吉野,茍沉是艦,則我軍可以集事!”便下令開足馬力猛撞吉野,但不幸被魚雷炸沉。全艦二百五十多人壯烈犧牲,鄧世昌義不獨生,拒絕侍從劉忠浮給他的救生艇,推開叼住他手臂不讓他下沉的太陽犬。而太陽犬又叼住他的頭發,他不得已摟抱愛犬,同沉海底。鄭觀應《憶大東溝戰事感作》詩贊致遠號:“東溝海戰天如墨,炮震煙迷船掀側。致遠鼓楫沖重圍,萬火叢中呼殺賊。勇哉壯節首損軀,無愧同胞夸膽識。”
戰至下午三時,北洋艦隊的十艦中,沉二、焚二、傷二、逃二,只剩下定遠和鎮遠兩艦還在堅持戰斗,但已陷入日本旗艦松島號等五艦的包圍中。兩艦互相依持,艱苦拼戰,丁汝昌強忍傷痛,始終在甲板上指揮作戰。三時半許,定遠號一炮命中松島號要害,使其死傷一百多人。日艦倉皇南逃。歷時五小時的甲午黃海之戰乃告結束。日人土屋鳳洲曾寫詩贊定遠、鎮遠:“其體堅牢而壯宏,東洋巨擘名赫烜”。兩艦以“巍巍鐵甲”稱號名震遐邇。
黃海之戰后,北洋艦隊回到威海。丁汝昌一面籌劃防務,一面積極采取攻勢。日艦攻旅順時,他親到天津向李鴻章請戰,但李鴻章采取避戰保船的方針,勿準。日艦要在榮城龍須島登陸,丁汝昌又向李鴻章請求率艦截擊,李鴻章答:“違令進戰,雖勝亦罪!”丁汝昌憤懣萬分,但無可奈何。1895年2月3日,日軍從龍須島成山頭上岸,占領威海港南北兩岸炮臺,劉公島成為孤島。丁汝昌堅持抵抗,連續擊退敵人八次進攻。日軍轉而誘降,清軍內部也有人勸丁汝昌投降。丁汝昌嚴辭拒絕,并向全軍下令:“援軍將至,固守待命。”但終因陸援斷絕和內部投降派作亂,敗局無可挽回,丁汝昌乃命人將提督印截角作廢,以防有人盜印降敵,然后在后院廂房服毒殉國,時年六十歲。
上一篇:蒙蒙巴蜀雨·峨眉山之旅·峨眉山·生物奇趣
下一篇:眷眷中州情·洛陽之旅·香山寺·白居易終老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