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朗齊魯月·曲阜之旅·曲阜·圣徒遺跡
弟子三千,賢者七十二,當年孔子的圣徒們,也在曲阜這禮儀之邦留下了歲月難以磨滅的足跡。
陋巷故址有顏廟
曲阜有一條陋巷街,街北端聳立著為紀念顏回而修建的陋巷石坊和輝煌秀麗的顏廟。
顏回,字子淵,自幼家貧,五歲喪父,十歲隨母親從兗州城南顏佃村流落到曲阜,后被孔子免費收入門下。他勤奮好學,總是早早到書院。一次孔子問他早飯吃什么,他回答說是“一張餅一碗湯”。孔子不信,后經了解,才知顏回每次回家僅有一碗野菜湯充饑,因湯水冷卻后表層凝固了一張薄皮,顏回美其名曰“面餅”。憑著堅韌的毅力和強烈的求知欲,顏回學有所成,對孔子思想領悟透徹,且能發表自己獨到的見解,成為孔子高徒之一。孔子常稱贊顏回“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二過”,“一簞食,一瓢飲,居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后人將顏回看作家貧好學的典范。唐代尊顏回為“先師”,封“兗國公”,元代加封為“兗國復圣公”。顏廟始建于漢代,高祖劉邦過魯祭孔并同時祭顏子祠,之后便在陋巷故址上建專廟奉祀顏回。經歷代重修擴建,至明即達現規模。顏廟占地85畝,殿堂亭坊等一百五十九間,前后五進院落,分中、東、西三路。因顏回被尊為復圣,故顏廟又稱復圣廟。
復圣廟的大門稱復圣門,門內六角古亭下便是有名的陋巷井。傘形亭頂有個圓形天窗,正對井口,無論陽光來自何方,總能穿過窗口反射到井底水面上,使古井生輝。據說這是因為顏回當年飲用井中之水而成為儒家圣賢,上蒼為昭示后人而光照此井。
顏廟正殿名復圣殿。這座雄偉莊嚴的建筑重檐八角,九脊十四獸,雕梁畫棟,蔚為壯觀。殿內正中在富麗堂皇的龕樓內安放著復圣顏回的高大塑像,中堂高懸的巨匾上為乾隆御筆“粹然體圣”四字,贊譽顏回思想純潔,品德高尚,達到圣人標準。當地百姓談起這一點,總要提到顏回的一段佚聞:一次,顏回在路上揀到一錠金子,上刻“天賜顏回”四個小字,顏回看著金錠吟道:“天賜顏回一錠金,外財不發窮命人。”吟罷,將金錠拋擲于地,拂袖而去。
曾子純孝感上蒼
在嘉祥城南18公里處的鳳凰山南麓,有一座規模宏偉的古建筑群——曾子廟。曾子名參字子輿,是孔門四大圣賢之一。生前事親至孝,作《孝經》。死后封宗圣,故曾子廟又稱宗圣廟。
曾子廟始建年代無考。現存建筑成于明代,主體部分有宗圣坊、宗圣門、戟門、宗圣殿、寢殿,以此為中軸線,東置三省堂,西設萊蕪祠,共五進院落,占地46畝。宗圣殿規模壯麗,氣勢非凡。殿門上方木匾題“道傳一貫”,為清雍正帝書。“道傳一貫”語與宗圣坊西坊之“一貫心傳”語均頌揚曾子精通孔子思想,直接繼承和傳播孔子學說。據傳,孔子臨終前,曾子、子貢、陽虎、有若等弟子守護于旁,孔子要將最重要的一句話傳給弟子,可是剛說出“吾道”二字就再也發不出聲音,這時,曾子伏在老師耳旁,恭敬地說:“吾道一貫心傳”。孔子聽罷,欣慰地呼出最后一口氣,合眼而逝。
在戟門前有一井名“涌泉井”,是為紀念曾子痛悼親亡,淚如涌泉而建。傳說曾子家貧如洗,他父親曾晳晚年體弱多病,曾子便千方百計買些可口食物給父親補養,自己忍饑挨餓。曾晳得知實情后,不忍享用兒子送來的食物,每當兒子問他,他總說還有許多沒吃完,不讓兒子再破費,父慈子孝,傳為千古美談。又說曾子母親臥病中想喝碗魚湯。此時正值隆冬,曾子頂風冒雪趕到集市,變賣了自己的棉袍,欲給母親換幾條小魚,不料尋遍集市,未見賣魚的。他又趕到趙王河邊,毫不遲疑地扒開積雪,脫去上衣,臥冰求魚。當他以赤子之心融開厚厚冰層,一條重逾1斤的鯉魚躍出冰窟。曾母吃了兒子做的魚,病愈如初。人們說,曾子臥冰求魚的誠心感動了上蒼,為此上蒼特命給曾母延壽數十年。
微山湖畔仲子廟
微山縣魯橋鎮仲淺村內,有一座仲子廟。始建于唐開元七年(719),宋、明、清多次重修擴建,為一布局嚴謹、古樸肅穆的廟堂式建筑群。
仲子,名由,字子路,古魯國泗水卞人。自幼聰慧過人,喜文愛武。相傳孔子師徒出游卞國,在井邊遇到仲子,想跟他討水喝。仲子出題刁難,將扁擔橫放井口,自己站在井旁,讓孔子猜是何字,孔子師徒答不出。仲子說:“井口一豎念中,旁加一人是仲。”孔子嘆為神童,收他為弟子,并借其路旁難師之意,為他取字子路。從此仲子跟隨孔子,成為孔子十大杰出弟子之一。他尚剛好勇,豪爽俠氣,每遇孔子出行,他總侍衛身邊,孔子贊嘆道:“自吾得由,惡言不聞于耳。”仲子曾任衛國大夫。后人常以子路作為勇士的代名詞。子路被封為“衛圣”,并設專廟祭祀。
仲子廟所在的仲淺村,原名橫坊村。1669年,康熙沿古運河南巡,龍舟行至橫坊村,隨行大臣問康熙是否登岸拜謁仲子廟,康熙令返程再議。此言一出,龍舟竟擱淺不動。康熙大驚,自知“見賢不敬,慢怠衛圣”之過,遂步下龍舟,一步一叩地拜謁了仲子廟,并將橫坊村更名仲淺村以志此過,又賜與仲子后裔題有“圣門之哲”的御書橫匾。
上一篇:煌煌荊楚吟·湘西之旅·張家界·土家風情
下一篇:厚厚三晉土·晉北之旅·恒山·塞北第一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