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厚三晉土·晉南之旅·臨汾·華夏文明的發祥地
臨汾,古稱平陽,位于山西南部、黃河中游,這里屬黃河流域中原文化圈之中心地帶。華夏文明的乳汁黃河,流經其西、南兩面,中部有黃河巨大的支流“汾河”貫通其間。黃河水孕育出古老的文化。遠在華夏文明的史前時期,這里就是中華民族先祖聚居之地,三晉文化的深厚久遠在這里有最充分的體現。晉南地區豐厚的原始文化遺存向人們證明,包括古平陽在內的晉南地區是華夏文明的發祥地,中華民族的搖籃。
舊石器時代早期,晉南地區由于受黃河水、汾河水的浸潤,氣候溫暖,雨量充沛,植被豐富。原始先民聚居于此,開創著人類最古老的文明。芮城西侯度遺址就是最早的舊石器時代文化遺址,距今已有一百八十萬年。出土的石器及被火燒過的鹿角、獸骨等文化遺物表明,西侯度人不僅能打制用于砍砸樹枝的砍斫器和用于挖掘植物根莖的三棱大尖狀石器,而且已經開始使用火,這是迄今所知中國人類用火的最早記錄。西侯度人之后,大約又過了一百萬年,在西侯度以南更靠近黃河拐角處的匼河村一帶,我們的祖先創造了匼河文化。石器工具中的小尖狀器便是匼河人的發明。到了十幾萬年前,在晉西南汾河下游的襄汾縣丁村,屬舊石器時代中期的丁村人又創造了丁村文化。丁村文化遺址發現石器工具兩千多件,石器的種類有厚三棱尖狀器、小尖狀器、刮削器、砍砸器、石球等。由西侯度文化發展而來的三棱大尖狀器,在丁村人手中打制得更加完美,被人稱為“丁村尖狀器”。丁村文化在汾河流域廣泛傳布,由晉南擴展到晉中,而且影響到晉北的許家窯文化,許家窯人的石球打制技術就是從丁村人那里學到的。到一萬四千多年前,我們的祖先又在晉南垣曲、沁水、陽城三縣境內,創造了下川文化。
大約在五、六千年前,晉南出現了屬新石器時代的仰韶文化,仰韶文化后又發展為龍山文化,其規模較大的文化遺存有芮城東莊村、西王村、夏縣東下馮、襄汾縣陶寺等處。這些文化遺存表明,當時晉南已有了原始農業,并由刀耕農業過渡到耜耕農業,最早的木耒實物就是在襄汾陶寺遺址中發現的。陶寺遺址中還發現有骨鏟、三角形犁形器等當時較先進的農具。
在開創和發展華夏文明中立下不朽功績的炎帝、黃帝、堯、舜、禹,大致都活動于新石器時代,且中心地區都在晉南周圍。黃帝與蚩尤之間的涿鹿大戰,有學者考證,地點就在晉南運城解州鎮。堯都平陽、舜都蒲坂、禹都安邑,后稷教民稼穡于稷山,嫘祖養蠶于夏縣,至今傳說遺跡猶存。古平陽有堯陵、堯廟,壺口、龍門有大禹治水的足跡,夏縣有嫘祖丘臺。晉南在華夏文明史上的地位由此可見。
平陽古城是這片古文化沃土上的一顆明珠,是晉南大地上最古老的一座城邑。四千多年前,古帝堯王就建都于此。堯王訪賢,讓位于舜的傳說,也發生在這里。夏、商、周時期,平陽屬冀州之地;春秋時代歸晉國版圖;韓、趙、魏三家分晉后,韓也定都于平陽。三國魏正始八年(247)設河東郡,治所在平陽。十六國時,劉淵稱帝,建都平陽,歷時十五年。隋開皇三年(583),平陽改為臨汾郡臨汾縣。明崇禎十六年(1643),李自成曾率起義軍攻占古城。
在幾千年的文明史中,平陽不僅出過像堯這樣的遠古賢帝,而且在后代也產生過不少名垂史冊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其中有西漢名將衛青、霍去病,西漢政治家霍光,東晉高僧法顯等。法顯是中國僧人去印度取經最早的人,他西行十四年,游歷三十余國,從印度帶回許多梵本佛經,回國后與佛跋陀羅合譯經律論六部二十四卷;又記旅行見聞,撰成《佛國記》,為研究古代中亞南亞諸國歷史和中外交通提供了重要資料。
上一篇:蒙蒙巴蜀雨·川南之旅·自貢·千年鹽都
下一篇:赫赫三秦魂·華山之旅·華山·華山仙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