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吳越曲·浙東浙南之旅·梁山伯廟·彩蝶雙雙飛千秋
寧波一帶有句諺語:“若要夫妻同到老,梁山伯廟到一到”。還有一首歌謠:“梁山伯廟去燒香,拜拜多情祝九娘;少年夫妻雙許愿,不為蝴蝶即鴛鴦。”
梁圣君廟,即梁山伯廟,在寧波鄞縣高橋鄉邵家渡。廟內有梁山伯塑像和梁祝二人木雕像。旁有楹聯:“功于國,澤于民,循使享明煙,溢義溢忠宗廟貌;生同師,歿同穴,良朋完夙契,有信有別正人倫。”
梁山伯與祝英臺的傳說,是中國民間四大傳說之一。故事形成約在東晉時代。其內容為:祝英臺女扮男裝與梁
山伯同窗共讀三年,感情深厚。祝回家前,向梁托言為妹作媒而許婚。后祝父將英臺另嫁,英臺抗婚不從。兩人先后殉情而死,死后化為一對蝴蝶。據《大觀四明圖經》及《義忠王廟碑記》載,梁山伯為東晉時會稽人。名處仁,字山伯。在赴錢塘求學的途中,與上虞學子祝信齋邂逅相遇。到錢塘后,又同學三年,互引為知己。祝因思親而先返鄉。兩年后,山伯往上虞訪祝,方知信齋為祝家九娘英臺女扮男裝,山伯悵然,與祝吟詩飲酒而別。返家后請父母延媒求婚。而祝已被許配馬文才。山伯聞之黯然神傷。后出為鄮縣令,因積憂成疾而逝。第二年,祝英臺嫁馬文長。自上虞乘舟西下。舟經墓所,因汛濤不能前。英臺聞有山伯墓,臨冢哀慟。頃刻,地忽裂,英臺入。
據載,梁山伯任鄮縣令期間,清正廉潔,為百姓做了不少好事。晉安帝時,封山伯為義忠王,“令有司立廟”。“民間凡旱澇疫癘,商旅不測,禱之,輒應。”寧康三年(375),丞相謝安請封英臺墓為義婦冢。
傳說,寧波風味小吃湯團與梁山伯有關。有位賣紅棗和酒釀圓子的小商,去梁山伯廟趕廟會。梁山伯托夢與他,叫他賣豬油湯團,并指點他如何招徠顧主。從此,這位小商的生意興隆起來,寧波湯團也名揚四方。
又傳說,明末,寧波人抗擊倭寇侵擾。某夜,忽有一支隊伍前來助戰,他們的馬前高懸寫有“梁”字的燈籠。倭寇潰敗而走。百姓都以為是山伯顯靈神助。
全國托名梁祝遺址的地方不下九處,浙江杭州、江蘇宜興和山東曲阜都有“梁祝讀書處”,傳說中他們的墓址有河北林間、山東嘉祥、江蘇江都、甘肅清水、安徽舒城、江蘇宜興及寧波等七處,但有墓有廟的,只有寧波一處。也只有寧波的梁祝墓是雙墓雙碑,人稱蝴蝶碑墓。這兩個墓原由一條小徑相隔,后來修墓時,終于合而為一。當地人說,墓中時常飛出成雙成對的彩蝶。
上一篇:煌煌荊楚吟·合肥之旅·鳳陽·開國皇帝朱元璋
下一篇:悠悠吳越曲·蘇北之旅·徐州·彭城古戰場爭斗幾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