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朗齊魯月·膠東之旅·蓬萊閣·蓬萊水城與戚繼光
蓬萊閣東側海濱,是我國著名的古代海軍基地——蓬萊水城,是當年停泊戰船和操練水軍的地方。水城沿丹崖絕壁銜海向南而筑,城周長約3華里,城墻高3.5丈,由小海、城墻、水門、炮臺、敵臺、碼頭、燈樓、平浪臺、防浪壩等組成。水城設南北二門,南門叫振揚門,與陸路相通;北門叫水門,是入海咽喉。設有柵閘,平時閘門高懸,船舶出入無阻;有敵情則放下閘門,切斷海上通道。水門東西兩側,有炮臺互為犄角,封鎖附近海面。水門內平浪臺既可減海浪沖擊,又是水城屏障。小海是城內的一片水域,可駐扎水師,停泊艦船。城北燈樓凌空屹立,俯瞰大海,原有導航設施,并可觀察敵情。整個水城攻守兼備,是當時山東半島的海防要塞。
蓬萊水城始建于宋慶歷年間,當時叫刀魚寨,目的是抵御北來的契丹人。明洪武九年(1376)在刀魚寨舊址上改建為水城,稱備倭城。著名民族英雄戚繼光曾在這里駐守,抗擊倭寇侵襲。戚繼光,字元敬,號南塘,蓬萊人。他出身世代將門,祖輩六代世襲登州衛指揮僉事。1544年,他父親戚景通病故,年僅十六歲的戚繼光襲任登州衛指揮僉事;二十五歲時,又晉升為署都指揮僉事,擔當起山東沿海防御倭寇的重任。他以蓬萊為基點,保衛東至成山頭、西至武定營大沽口、北至北隍城東北的遼闊水域。他親自從農民和礦工中招募兵勇,利用水城內的小海嚴格訓練,組織起一支英勇善戰的精銳部隊,人稱“戚家軍”。他要求士卒以岳家軍為榜樣,“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掠”,遵守嚴明的軍紀。他經常率領戰船在水城外的海面上出哨巡洋,使倭寇不敢輕舉妄動。后來,他奉命南下轉戰浙閩,數次大敗倭寇,又北上鎮守薊州,立下赫赫戰功。1585年,他告病引退,回到故鄉蓬萊;1587年12月28日與世長辭。現水城南面戚家祠堂附近有紀念他的“父子總督坊”。
上一篇:蕭蕭大漠風·敦煌之旅·酒泉·葡萄美酒夜光杯
下一篇:厚厚三晉土·晉南之旅·嫘祖丘臺·蠶絲的故鄉“西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