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建筑·鎮平菩提寺
菩提寺位于鎮平縣城北老莊鎮杏花山北麓,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菩提寺是一座典型的佛教禪宗寺院,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是中原八大名寺之一。據《菩提寺志》記載,該寺建于唐高宗永徽年間(650—655),由菩提祖師朱智勤創建。明嘉靖《南陽府志校注》載:“菩提寺在杏花山,元至正年僧德欽建”。元末明初戰亂頻繁,菩提寺逐步衰落。明天順五年(1461),定海大禪師重修菩提寺。明崇禎年間(1628—1644),菩提寺再度荒廢。清康熙二十年(1681),原襄陽十方院住持了塵和尚將殿宇修復一新。同治十年至十三年(1871—1874),住持僧靜修用以工代賑的方法,創修菩提寺藏經樓。民國六年(1917),住持方丈印恭以工代賑,擴建菩提寺東法堂。
菩提寺選址及平面布局獨具特色。寺院位于杏花山北坡山腰處,坐西南向東北,背依主峰,左右為山嶺,前臨斷崖,總體布局由北而南根據地勢分七段次第升高。前部斷崖上建照壁,經數十級臺階到達山門,鐘鼓樓、二佛殿、大雄寶殿、法堂、藏經閣、后花園順次層層疊起。山后清泉由藏經閣西側引入院內,經各院匯聚到二佛殿前的放生池,再由暗渠至寺前東南流出。寺內千年菩提、百年玉蘭、紫荊、桂花、芙蓉等奇花異樹四季飄香,寺周圍蒼松翠柏,茂林修竹,風景宜人。
菩提寺保持了自唐代以來的平面布局。寺院南北長250m,東西寬60.5m,總面積1.5h㎡。中軸線上主體建筑有照壁、放生池、鐘鼓樓、二佛殿、大雄寶殿、法堂、藏經閣、后花園遺址等,廂房、偏殿、拜殿、廊房、齋房、僧房、客房等附屬建筑分列兩側,組成四進院落。
民國二十四年(1935),菩提寺僧釋玉普到南京毗盧寺迎回盛唐時期孤善本梵文經卷《貝葉經》(《楞嚴經》)一部,共262頁,成為該寺鎮寺之寶。
總平面圖(文宣提供)
鳥瞰(文宣提供)
藏經樓(賈付軍提供)
臥佛殿(賈付軍提供)
上一篇:佛教建筑·鄢陵乾明寺塔
下一篇:佛教建筑·鎮平陽安寺大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