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楊慎《春三月四日仰山余尹招 游疏江亭觀新修都江堰》詠[四川]·都江堰的山水名勝詩詞賞析
(明)楊慎
疏江亭上眺芳春, 千古離堆跡未陳①。
矗矗樓臺籠蜃氣②,??原隰接龍鱗③。
井居需養(yǎng)非秦政, 則堰淘灘是禹神④。
為喜灌壇河潤遠⑤, 恩波德水又重新⑥。
【題解】
古代都江堰灌溉三郡,關(guān)系成都平原民生利害,所以歷代修淘,有每年歲修,三年大修之例,皆在霜降至清明時進行。作者于嘉靖二十年(1541)到成都修志,明年春游青城過此,此時都江堰修理工程剛完,故云“觀新修都江堰”。詩贊李冰都江堰的修建,改變了原始的井渠灌溉的方法,功比神禹。疏江亭,在玉壘山李冰祠下,大堰之左,俯臨內(nèi)江,今已不存。
【作者】
楊慎,明代詩人,生平見前湖北《登黃鶴樓》詩。
【注釋】
①離堆:在都江堰寶瓶口,系秦時李冰開鑿玉壘山而成,起導(dǎo)河護堰作用。②此句寫李冰祠的雄偉氣勢。《史記·天官書》:“海旁蜃氣象樓臺。”古人云“蜃氣成樓”,稱“海市蜃樓”,此言李冰祠雄偉壯麗,仿佛蜃氣中的館閣樓臺。李冰祠祀李冰父子,始建于南北朝,幾經(jīng)興廢,現(xiàn)建筑為清代所建。初名崇德祠,宋以后敕封李冰父子為王,清時改為二王廟。其建筑依山取勢,朱檐飛閣,雄峙江邊,氣勢巍峨,四周古木參天,林陰蔽日。③此句言由于都江堰灌溉體系,使田野溝洫畦界,高平下隰,如龍鱗排比一樣整齊錦繡。??(xun),平整。班固《西京賦》:“溝塍刻縷,原隰龍鱗。”④“井居”兩句說,“井居需養(yǎng)”不是秦人的農(nóng)政,而“則堰淘灘”則是李冰治水的創(chuàng)造,他的功績確實可比神禹了。井居需養(yǎng),語出《易經(jīng)·系辭》,意為汲水灌溉,有益民生,井之所居,不得改變。又《周易·井卦》:“井養(yǎng)而不窮也。”意謂從井中汲水以養(yǎng)天下,惠澤無窮。則堰淘灘,這是李冰治理都江堰總結(jié)的經(jīng)驗。楊慎《升庵文集》 玉女房條引李膺《蓋州記》:“(李)冰又教民檢江立堰之法曰:深淘灘,淺則堰。”此“六字訣”成為后代治水的原則,故以大禹以擬李冰。作者此句下原有注: “古圖經(jīng):深淘灘,淺則堰。今改作‘則’為‘作’,非也。”⑤灌壇河潤:謂民祀李冰,永葆其利。張華《博物志》說:姜太公為灌壇令,海神不敢以暴風(fēng)疾雨過境,此以姜太公擬李冰。河潤,河水無泛濫之災(zāi)。⑥德水:《史記·秦本紀》:“以黃河為德水。”此指岷江水利造福于民。
上一篇:(宋)范成大《離堆行》詠四川都江堰詩詞
下一篇:(清)孫錤《桂湖謁楊升庵先生像》詠四川桂湖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