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杜甫《劍門》詠[四川]·劍門關的山水名勝詩詞賞析
(唐)杜甫
惟天有設險, 劍門天下壯①。
連山抱西南, 石角皆北向②。
兩崖崇墉倚, 刻畫城廓狀③。
一夫怒臨關, 百萬未可傍④。
珠玉走中原⑤, 岷峨氣凄愴。
三皇五帝前, 雞犬各相放⑥。
后王尚柔遠, 職貢道已喪⑦。
至今英雄人, 高視見霸王⑧。
并吞與割據, 極力不相讓。
吾將罪真宰, 意欲鏟疊嶂⑨。
恐此復偶然, 臨風默惆悵⑩。
【題解】
劍門亦稱劍門關、劍閣。在劍閣縣北25公里的劍門山,是古代通往蜀地金牛道上的雄關之一,也是古蜀國的北方門戶,今扼川陜公路。劍門山即大劍山,古稱梁山、高梁山,與小劍山東西橫亙100余公里,七十二峰連綿排空,勢如利劍,高連霄漢,峭壁中斷處,兩山相峙如門,故稱劍門。三國時諸葛亮曾派兵戍守。關頂有姜維城,為姜維屯兵抗鐘會處,遺址尚存。今有劍門關石碑立于山口。此詩是杜甫乾元二年(759)十二月由同谷入蜀,途經劍門時所作。詩摹狀了劍門天險的峭峻崢嶸,又根據自己對形勢的觀察,告誡朝廷要注意鎮蜀人選,以免形成割據。
【注釋】
①此句謂上天有意在此設立險關。惟,語氣詞。②“連山”兩句說劍門所在的大小劍山相互連接,環抱護衛著西南,每一峰的峰尖都指向北方中原。意謂憑借劍門,蜀地即可據險割據,與朝廷對抗。③“兩崖”兩句說,劍門兩崖高聳,陡峭如壁,狀如城郭。兩崖,指峭壁中斷處。《劍州志·山川》卷二: “大劍山,……峭壁中斷,兩崖倚天如劍峰?!薄靶ι剑诖髣ξ鞅?0里,與大劍峰巒聯亙如城郭狀。”崇墉,高墻。④“一夫”兩句形容劍門之險。晉張載《劍閣銘》: “一夫荷戟,萬夫趑趄?!弊笏肌妒穸假x》: “一夫守險,萬夫莫向。”傍,靠近。⑤“珠玉”兩句說:蜀地所產珠玉等財寶被運往中原,蜀中山川氣象因而顯得凄愴。古人認為,山水中有珠玉才會光輝潤澤。 《荀子·勸學篇》:“玉在山而草木潤。淵生珠而岸不沽?!敝性糯更S河中游流域地區。岷峨:指蜀地名山岷山和峨眉山。⑥“三皇”兩句說自古以來,蜀國與外界不通往來,是個獨立王國。三皇五帝,傳說中的上古帝王,說法不一。一般認為“三皇”指燧人氏、伏羲氏、神農氏, “五帝”指黃帝、顓頊、帝嚳、帝堯、帝舜。雞犬各相放,謂雞犬各自畜養放牧,即不相往來之意。⑦“后王”兩句說后王雖然崇尚懷柔遠方的政策,割據勢力卻往往失去“職貢”之道。后王:此指秦惠王之后的君主。尚,崇尚。柔遠,懷柔遠方。職貢,古代帝王派官吏到遠方征收賦稅和貢物,稱“職貢”。⑧“至今”兩句謂現在還有號稱英雄的人正在窺測時機,企圖割據稱霸。見霸王:謂交相稱王稱霸,割據一方。杜甫作此詩兩年后,梓州刺史段子璋反,稱梁王,后又有徐知道、崔旰等割據。⑨“吾將”兩句謂我要責備上天為什么安排一道險關在這里,使這些割據的人有險可憑,我真想鏟平這兒的峰巒疊嶂。⑩“恐此”兩句說,恐怕又要發生割據一方之事,我惟有臨風默然惆悵而已。
上一篇:(唐)杜甫《五盤》詠四川七盤嶺詩詞
下一篇:(唐)張籍《成都曲》詠四川萬里橋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