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袁宏道《攝山紀游二首》詠[江蘇]·棲霞山的山水名勝詩詞賞析
(明)袁宏道
黃葉旋空下, 清泉作雨飛。
苔毛青佛面①, 萬色老天衣②。
僧靜廚蔬少, 山寒野雀稀。
自然消萬慮③, 不是學忘機④。
山色重重怪, 高譚事事新⑤。
荒松吹老鬣⑥, 古石長斑鱗。
入室尋僧夢, 翻經悟客塵⑦。
禪兄兼酒弟, 傲殺世間人⑧。
【題解】攝山即棲霞山,在南京東北20公里。因山上盛產草藥,古人以為食之可以滋潤攝生,故稱攝山。南朝齊梁間,明僧紹(字棲霞)隱于此,后舍宅為寺,寺以棲霞名之,山名也因之改為棲霞。山分東峰、西峰和中峰,楓樹成林,每秋至經霜,楓葉漫山紅遍,故南京俗諺有“春牛首,秋棲霞”之說。中峰西麓棲霞寺為著名古寺。此詩全題為《攝山紀游,游者為無念、藩髯、丘大、袁大蘊璞、袁三、潘四及兩吳歌女》。詩為明萬歷二十五年(1597)作,描寫了棲霞山清幽高古的風貌,也表現了晚明士子的生活情趣。
【作者】
袁宏道(1568—1610),明代文學家。字中郎,號石公,湖廣公安(今屬湖北)人。萬歷二十年(1592)進士,選吳縣令,解官后遍游江南,再授順天教授,后任儀曹主事、吏部主事、考功員外郎、稽勛郎中等職。論詩主張“獨抒性靈,不拘格套”,反對剽擬古人,詩作一往往任性而發,不避禮俗,散文清雋流暢,與兄宗道、弟中道并稱“三袁”,創公安派,在當時和后世都有一定影響,有《袁中郎集》。
【注釋】
①苔毛:青苔的茸毛。②天衣:佛教謂諸天人所著的衣服。喻指天空中飄浮的云,明王守仁《登泰山詩》: “長風吹海色,飄飄送天衣。”③萬慮:指塵俗之想。④忘機:忘卻巧詐之心,指甘于淡泊,與世無爭。宋司馬光《花庵獨坐》詩: “忘機林鳥下,極目塞鴻過,為問市朝客,紅塵深幾何?”⑤高譚:即高談。事事新:指關于棲霞山的傳說。⑥鬣(lie):松針。⑦客塵:佛教語,指塵世煩惱,《維摩詰經·問疾品》:“菩薩斷除客塵煩惱而起大悲。”⑧“禪兄”兩句說:參禪飲酒,便是最讓人艷羨的人生了。
上一篇:(清)張之洞《莫愁湖》詠江蘇莫愁湖詩詞
下一篇:(明)于若瀛《秋日登清涼臺》詠江蘇清涼山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