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于若瀛《秋日登清涼臺》詠[江蘇]·清涼山的山水名勝詩詞賞析
(明)于若瀛
市遠曠佛宇, 霜林絢如繡。
孤阜憑風回①, 突出香臺后,
危亭昌其頂, 面勢巧為構。
峨嵲鐘岫近②, 睥睨江光透。
雄壓白門麗③, 峻掩金川秀④。
落木響空檐, 飄嵐潤衣袖⑤。
薄暮未肯下, 遠燈亂出宿⑥。
【題解】清涼臺在清涼山上。清涼山在南京城西部,舊名石城山,孫權曾依山筑石頭城,宋時移幕府山的清涼廣慧寺于半山,遂改名為清涼山,現已辟為清涼山公園。此詩寫清涼臺的雄峻多姿,以及周圍的風光,末尾四句言其使人流連忘返。
【作者】
于若瀛(1552—1610),明代詩人。字文若,號子步,晚號念東,濟寧(今屬山東)人。明萬歷十一年(1583)進士,除兵部主事,歷郎中,后為河南僉事、南尚寶少卿、太仆少卿等,以右僉都御史巡撫陜西,卒于官。其詩不入當時流派,有《弗告堂集》。
【注釋】
①孤阜:指清涼山。阜,山丘。②嶻嶪(jie nie):山短而險峻。鐘岫:鐘山。在南京中山門外。③白門:指金陵。④金川:金川河,在金陵城內,北通長江。明代南京城有金川門,故金川也可以代指金陵。⑤飄嵐:飄浮的山霧。⑥宿(xiu):星座。
上一篇:(明)袁宏道《攝山紀游二首》詠江蘇棲霞山詩詞
下一篇:(清)王士禛《曉雨后登燕子磯絕頂作》詠江蘇燕子磯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