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壁山 (清)鄒一桂》詠貴州的山水名勝詩詞賞析
山勢裁成幅②,帆開未見舟③。游人常面壁④,
落日好登樓⑤。萬景容窗隙⑥,千峰插案頭⑦。
率然環雉拱⑧,卓爾畫屏秋⑨。拂蘚尋題句⑩,
憑欄恣遠眸(11)。嘯空宜舞鶴(12),飛杖欲乘虬(13)。
新月城笳動(14),疏鐘梵唄幽(15)。歸來衫袖重(16),
攜稿上鳴騶(17)。
①此為作者于雍正十三年(1735)督學貴州時游覽之作,描寫照壁山之奇特和初夜山寺之景色。②幅: 比喻山勢展開的寬度,象布帛裁成。③帆開:寫照壁山之特征,象張開的一面船帆。④面壁: 面向石壁。⑤登樓: 登寺院之樓臺。⑥萬景:指各種景物。容: 容納。窗隙: 窗口。⑦千峰: 群峰,插案頭: 山峰距案室很近,伏案迎面聳立千峰,仿佛從案頭插立。⑧率然: 明顯飄然的樣子。環雉: 雉為城墻,環雉即環城。拱: 指環城圍繞照壁山而成一弧形。⑨卓爾: 特異的樣子。畫屏: 指照壁山如一面彩色的屏風聳立城邊。⑩拂蘚(xiǎn): 撥開苔蘚。(11)恣: 恣意、放情。遠眸: 遠眺。(12)舞鶴: 《瑯嬛記》卷下:“姑蘇城中皮日休市有小橋,名鶴舞。父老相傳,吳時有二鶴,在其地對舞,已而飛集金閶門外青鳳橋東,化為鳳凰入云際,今鳳凰橋是也。”(13)飛杖乘虬:《后漢書·費長房傳》云:“長房辭歸,翁與一竹杖曰:騎,此任所之,則自至矣。既至可以杖投葛陂中也。’又為作一符曰:‘以此主地上鬼神。’長房乘杖,須臾來歸,自謂去家適經旬日,而已十余年矣。即以杖投陂,顧視則龍也。”上兩句寫飄飄欲仙。(14)城笳: 城上吹奏竹笛的聲音。(15)疏鐘: 鐘聲很稀。梵唄: 僧人誦經的聲音。(16)衫袖重: 表示夜深露濕衣衫。(17)騶(zōu): 坐騎,馬。
上一篇:《相寶山》詠貴州山水名勝詩詞
下一篇:《重過相寶山寺(二首)·(清)沈毓蓀》詠貴州山水名勝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