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岑參《涼州館中與諸判官夜集》詠[甘肅]·武威的山水名勝詩詞賞析
(唐)岑參
彎彎月出掛城頭, 城頭月出照涼州①。
涼州七里十萬家, 胡人半解彈琵琶②。
琵琶一曲腸堪斷, 風蕭蕭兮夜漫漫③。
河西幕中多故人④, 故人別來三五春⑤。
花門樓前見秋草⑥, 豈能貧賤相看老。
一生大笑能幾回, 斗酒相逢須醉倒。
【題解】
唐天寶十三載(754),詩人以監察御史出為安西北庭節度使封長清的節度判官,此詩即為赴北庭途經武威時所作。館,指涼州客舍。作者天寶八載曾以右衛錄事參軍充安西四鎮節度使高仙芝軍中掌書記,在赴安西途中于武威停留,故與當地官吏熟悉,此次再度相聚歡宴,不禁詩興大發,豪飲狂歌以抒郁悶之情,詩中連用“頂真格”,真切感人。
【作者】
岑參,唐代詩人,生平見前遼寧《營州歌》詩。
【注釋】
①《元和郡縣志》:“涼州本匈奴所筑,漢置為縣。城不方。有頭、尾、兩翅,名為鳥城,南北七里,東西三里。”《新唐書·地理志》載涼州武威郡“戶二萬二千四百六十二。”②胡人:古代對北方少數民族的稱呼。琵琶:本作“枇杷”,是古時西部少數民族所用的一種撥弦樂器。漢劉熙《釋名·釋樂器》說:“枇杷本出于胡中,馬上所鼓也。”故此言“胡人半解彈琵琶”。③“琵琶”兩句寫琵琶樂曲的凄涼動人和自己的感受。古書《燕丹子》寫勇士荊軻受燕太子丹之托刺秦王,臨行,太子丹在易水邊為其送行,高漸離擊筑,荊軻自知不可能生還,因作歌曰:“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春秋寧戚微時,曾為人喂牛,因作《飯牛歌》,中有“長夜漫漫兮何時旦”之句。④河西:唐代設河西節度使,治所在涼州(即今武威)。幕:幕府的省稱。古代軍隊宿營時用帳幕,因此將軍的府屬稱“幕府”。⑤三五春:作者天寶八載(749)隨高仙芝赴安西,次年在涼州停留,距作此詩約已三五年時間。⑥“花門”謂年復一年日子過得很快,但我們這些幕僚怎能貧賤到老,相信總會有所作為的。花門樓, “花門”為唐人對回紇的代稱,因其占領花門山而起。此處“花門樓”指唐代回紇在涼州開的客舍。作者曾作有《戲問花門酒家翁》詩: “老人七十仍沽酒,千壺百甕花門口。道傍榆莢仍似錢,摘來沽酒君肯否?”
上一篇:(唐)王維《涼州郊外游望》詠甘肅武威詩詞
下一篇:(明)丁昂《詠塔寺》詠甘肅羅什塔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