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黃寶鑒《紅巖碑》詠[貴州]·紅巖碑的山水名勝詩詞賞析
(清)黃寶鑒
誰從崖畔寫真形①,篆籀書成勒鼎銘②。
疑說武侯宣秘笈③,應教鈍漢仿圖經④。
【題解】
紅巖碑在關嶺縣南10公里龍爪樹(地名)后的曬甲山上。山頂之赭色巉巖,壁立如削。偏北平整處,有形如古文字者,非鐫非刻,非陽非陰,如用鐵紅色書于淺紅巖面,稱“紅巖碑”。其字不成行,排列不整,錯落參差,大小不一,共有19字。大者1米見方,小者10厘米。若篆若隸,古樸渾厚。最早記載為明嘉靖間邵元善《紅巖》詩,清中葉以后引起學者注意,紛紛考證,有說為禹跡,有說為殷高紀功,又有說是諸葛亮圖譜、苗文古書等,也有人認為非人工所為,乃自然生成之石花,迄今尚無定論,被稱之為“南中第一奇跡”。此詩即描寫紅巖碑之奇特。
【作者】
黃寶鑒,清人,生平未詳。
【注釋】
①真形,真跡。②篆籀(zhou):古代的兩種文體,即小篆和大篆。勒:雕刻。鼎銘:刻在鼎上的銘文。③武侯:諸葛亮。傳說諸葛亮領兵南征曾于此山曬甲,故山名曬甲山。有人因此說紅巖碑為諸葛亮圖譜,故此言“宣秘笈”。④此句說或許是有人仿古圖經所作。圖經,一種于文字外并附有插圖的書籍,古代多指地理志一類圖書。
上一篇:(明)謝三秀《關嶺跑馬泉》詠貴州關索嶺詩詞
下一篇:(明)汪良《登香爐山》詠貴州香爐山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