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林則徐《飛云巖》詠[貴州]·飛云巖的山水名勝詩詞賞析
(清)林則徐
老云出山躡山魄①,飛入九天化為石②。
天驚石破云倒垂③,欻起懸巖一千尺④。
巖頭古柏森青青, 巖底清流鳴泠泠⑤。
行天日月不到此⑥,重陰欲雨無時晴⑦。
云耶石耶誰得名⑧?但見萬竅開瓏玲⑨。
夜半仙風倘吹散, 仍恐變幻歸青冥⑩。
中有古佛立亭亭(11),苾芻合十朝諷經(12)。
催落山泉作鐘磬, 秋色滿巖云有聲(13)。
【題解】
此詩作于清嘉慶二十四年(1819)七月初四,描寫飛云巖山勢之驚險與秋景的奇特。1984年維修飛云巖時,將此詩勒石嵌于飛云崖牌坊后的碑墻中。
【作者】
林則徐,晚清名臣,生平見前浙江《六和塔》詩。
【注釋】
①躡:追隨。山魄:山之精靈。②九天:九重天,極言天之高遠。③天驚石破:古代神話,共工氏怒觸不周山,天傾西北。作者想象,飛云巖由云所化,恰逢天驚石破之時,由天而降。④歘起:忽然崛起。⑤泠泠:泉水的清脆聲音。⑥行天:在天空運行。⑦無時:無一時。⑧耶:疑問語助詞。⑨竅:石之穴。⑩青冥:青天。(11)古佛:指巖石形狀像古佛。(12)苾芻(bi chu):僧人。本為西域草名,梵語以喻出家的佛弟子。唐玄奘《大唐西域記·僧訶補羅國》:“大者謂苾芻,小者稱比丘。”合十:十指合攏。諷經:誦經。(13)云有聲:云隨風行發出的聲音。
上一篇:(清)閻興邦《游飛云巖二首錄一》詠貴州飛云巖詩詞
下一篇:(明)張鏡心《盤江橋》詠貴州盤江鐵索橋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