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蕭綰之桂林
蘭江佩蘭人,三弄蘭江春。
爾爲蘭陵秀,芳藻驚常倫(1)。
粲粲鳳池裔(2),一毛今再新(3)。
竹花不給口(4),憔悴清湘濱(5)。
一朝南溟飛(6),彩翮不可親(7)。
蒼梧云水晚,離思空凝顰(8)。
我亦縱煙棹(9),西浮彭蠡津(10)。
丈夫未虎變(11),落魄甘風塵(12)。
大禹惜寸陰(13),況我無才身。
流光銷道路,以此生嗟辛。
萬里闊分袂(14),相思杳難申(15)。
桂水秋更碧(16),寄書西上鱗(17)。
詩詞類別:即事感懷
來源:《粵西詩載》
(1)芳藻(zǎo早):文采美好。藻,文采。常倫:指一般人。
(2)粲粲:鮮明的樣子。鳳池:即鳳凰池,魏晉以后代指中書省,此指中書省機要官員。裔,后代。
(3)一毛:一根鳳毛。鳳毛,指不可多得的人或物。此指蕭綰。
(4)竹花:意即俸祿。傳説鳳凰以竹花爲食。
(5)清湘:今廣西全州縣。
(6)南溟:南海。用鯤鵬展翅,徙于南海事,見《莊子·逍遙游》。
(7)翮(hé核):羽毛。
(8)顰(pín貧):眉頭。
(9)煙棹:遠行的船。棹,槳。此代指船。
(10)彭蠡(lǐ李):今江西省鄱陽湖。津:渡口。
(11)虎變:謂虎身花紋斑駁多彩,喻大人物行止屈伸,非常莫測。
(12)落魄:窮困,不得意。
(13)惜寸陰:愛惜時光。傳説禹受令治水,始后四天即上前線,治水未成功時,經過自己的家門也不進去,即禹惜寸陰事。
(14)分袂(mèi妹):離別,分手。
(15)杳(yǎo咬):深遠。申:述説。
(16)桂水:即廣西漓江,西江支流之一。
(17)“寄書”句:取古樂府鯉魚傳書之意。鱗:指魚。
李羣玉
李羣玉(生卒年不詳),字文山,唐代澧州(今湖南澧縣)人。應試不第。大中八年(公元八五四)游長安,獻詩三百首,時裴休爲相,薦授弘文舘校書郎。后棄官還鄉。曾游桂林。善吹笙,工書法。與杜牧、張祜、段成式、方干等友善。詩多羈旅游覽、送別寄贈之作,情致深遠,語言妍麗。有《李羣玉集》。
朝代:唐代
籍貫:湖南澧縣
上一篇:張方平《送沈生昆弟隨侍之博白四絶句》即事感懷詩詞賞析
下一篇:茅坤《送錢承江按廣西》即事感懷詩詞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