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徐建仁
抒情詩集。作者葉延濱。花城出版社1985年初版。這是作者的第二本詩集,曾獲中國作家協(xié)會第三屆新詩(詩集)獎。作品大部分以北京為題材。詩集分為兩輯:第一輯收入14首詩作,它借北京古城的文化遺跡,對民族心態(tài)作了深刻的剖析,其中有熱愛、自豪,也有痛苦的思索。第二輯收入詩作45首,以描寫北京城的現(xiàn)實生活為主。從“廣場”到“車站的雨棚”,從“花店”聯(lián)想到“花盆”,掃描般地展示了大變革時代京城的風貌,縱橫交錯,再現(xiàn)了新一代中國人活躍的思辨性和責任感。整個詩集就是一幅描寫現(xiàn)代北京的雄偉畫卷。詩人感受到變革時代里開拓與保守、古老與年輕、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歷史與現(xiàn)實在他的感情世界里疊印交響,因而詩集取名《二重奏》。“我愛北京,因為我是綠色/我愛北京,因為我是早晨/我愛綠色的早晨的北京/看到北京,我就看到/—民族之樹常青——國魂醒在早晨(《早晨與黃昏》)。”從這里可以看到詩人對北京,對祖國懷著深厚的感情。作品充滿強烈的憂患意識,同時詩人也看到了偉大祖國新的希望和美好前景。《環(huán)行公路的圓和古城的直線》可以成為今日中國的象征,一方面“那死去的昨天的城”還存在著,“僵死的條條框框/構(gòu)成古城格局的特點;死去的歷史為活著的城市/樹立著無形而威嚴的柵欄。”另一方面,立交環(huán)行路“出現(xiàn)在這方格稿紙般的城市/一個巨大的句號的圓”。那車輪飛轉(zhuǎn)的風,給城市帶來了新的語言。作品展示了新鮮與陳舊、開放與保守的當代生活的復(fù)雜格局,有一種強烈的憂患意識和責任感。
上一篇:楊新敏《二遇周泰》當代文學作品賞析
下一篇:張志甫《于無聲處》當代文學作品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