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晏嬰·二桃殺三士
戰國軼事小說。舊題晏嬰撰。原載《晏子春秋·內篇·諫下》。《藝文類聚》八十六、《太平御覽》九六七、《事類賦》、《合璧事類》、《柳河東集注》皆引此載(文字有異)。李格非、吳志達主編《文言小說》錄入。故事描寫: 公孫接、田開疆、古冶子三人共事齊景公。他們有勇力,能搏虎。晏子惡其勇而無禮,于是,同景公私謀除之。因請景公使人饋之二桃,并使三人論功食桃。公孫接嘆說:“晏子真是智人。他讓齊景公叫我們按功大小分桃。不受桃,顯得我們無勇; 受桃,人多桃少,逼我們不得不計功分桃。我曾搏野豬、勝老虎,按功可食一桃。”于是就拿起一桃。田開疆說,他曾兩次打退敵軍,亦可單獨吃一桃,也就拿起一桃。古冶子說他曾隨國君橫渡黃河,在河中殺死了咬住君車左驂的大團魚,功勞之大也得單獨吃一桃;并讓二人把桃子交出來,說著,就拔出寶劍。公孫接、田開疆皆說:“我們勇不如您,功不及您,取桃不讓,是十足的貪婪;這樣厚顏活著,算什么勇敢!”于是,二人交出桃子刎頸自殺。古冶子見二人皆死,認為自己曾羞辱人家,吹捧自己,是不義言行。于是,也自殺。在這里,晏子用“兩桃”之計,巧妙地挑起三個力大無比而不知禮節的勇士之矛盾,使他們先后自刎,表現了晏子能夠看準對方弱點,利用對方矛盾,就能戰勝強大對手的機謀和智慧。但晏子借刀殺人,實非義舉; 三士之死,也說明了好勇斗狠、爭功奪利者之可悲。小說鋪寫三士爭桃,運筆很有生氣,鮮明生動地勾畫了三士有勇而無謀,自陷死地的赳赳武夫的形象。這個故事對后世文學藝術創作影響很大。今世漢陽出土西漢壁畫,繪春秋故事有作“二桃殺三士”場面的 (見沈從文《從文物談談古人的胡子問題》引,載《光明日報》1961年10月21日),漢末武梁祠也有石刻《晏嬰二桃殺三士圖》。《樂府詩集》卷四十一諸葛亮《梁甫吟》云: “一朝被讒言,二桃殺三士; 誰能為此謀? 國相齊晏子。”唐李白 《梁甫吟》詩亦曾曰:“力拔南山三壯士,齊相殺之費二桃。”皆謂是事。明馮夢龍《古今小說》第二十五卷《晏平仲二桃殺三士》亦演此事。
上一篇:《三國兩晉南北朝·干寶·樂羊子妻》簡析
下一篇:《秦漢·揚雄·五丁力士》簡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