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兩晉南北朝·陶潛·索遜打鬼
亦題《韓冢人》。東晉志怪小說。陶潛撰。原載《搜神后記》卷六。《太平廣記》卷三二○錄載。顧希佳選譯《搜神后記》選載。這是一則鬼故事。敘述:東晉升平年間(357—361),徐州刺史索遜乘船到晉陵,適逢天黑開船,沿河行數里,有人求索遜想搭船,說他家在韓冢村,而腳痛不能行。四更時,船到韓冢,此人欲去。索遜派手下人拉纖,他們就罵這個搭乘者也不來幫忙。此人便來拉纖,不覺用力即過渡口。這人就徑直進入亂墳間,忽而不見;須臾復出,化為大圓囤似的怪物,來進行報復。索遜大罵:“我要打壞你這怪物!”但見那怪物忽然消失。小說描寫了索遜載鬼、疑鬼、罵鬼、打鬼經過。如果說前面欲打鬼是由于義憤而不由自主的話,那么,后面與化為載糧大圓囤的怪物作斗爭,痛罵它,則表現了索遜不怕鬼怪,敢于邈視鬼魅的精神。索遜理直氣壯地痛罵,就使“赤如百斛篅,長二丈許”的怪物自慚形穢,銷聲匿跡。這就表明:鬼并不可怕;相反,鬼是怕人的。當然,斗鬼要膽大、氣壯,不過還要善于摸清鬼的底細。那下船的鬼“入諸冢間”后,索遜已看出它“非人”,便派人跟蹤,查清了鬼借“甘羅”(即大圓囤)欲來報復的情況,所以當鬼第二次來作祟時,索遜就能罵打而勝之。作品結構巧妙,情節曲折。以船的行進為線索,把鬼變人而乘船,下船而沒,又變怪物赴船來報復等這一系列鬼的行動,和索遜載鬼、疑鬼、派人下船查鬼、又于船上罵鬼、作針鋒相對斗爭等一系列人的行為,交織在一起鋪寫。使情節跌宕起伏,環環相扣,構成篇章完整、故事驚人的打鬼佳作,與“宗定伯捉鬼”有異曲同工之妙。
上一篇:《三國兩晉南北朝·劉敬叔·管輅》簡析
下一篇:《三國兩晉南北朝·吳均·紫荊樹》簡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