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兩晉南北朝·劉義慶·黃金潭金牛
南朝宋志怪小說。劉義慶撰。原載《幽明錄》。《藝文類聚》卷八十三、《事類賦注》卷九、《太平御覽》卷八一一皆引載。魯迅《古小說鉤沉》、鄭晚晴校注《幽明錄》均輯錄。李劍國《唐前志怪小說輯釋》選錄。小說敘寫:巴丘縣境內距金崗二十里處,有一黃金潭,其深莫測。上有一小溪,亦名黃金瀨。古時有人垂釣于此潭,釣得一把金鎖,拉引金鎖,鎖長遂滿一船。有一金牛從鎖中出,形壯聲大,垂釣之人非常驚駭,金牛順勢跳回潭中,鎖也隨之入潭,垂釣人慌忙之中砍下數尺金鎖。潭、瀨因此而得名。小說敘說了關于金牛奇異的故事。作品屬“叢殘小語”,帶有明顯的民間傳說色彩。作品想象豐富,設幻奇異,把一個潭水得名由來的傳說寫得美麗動人。釣者本欲釣魚,卻出人意外地釣得一金鎖,已為奇事;而將鎖“引之,遂滿一船”,這就更為神奇,讓人眼界大開;更為神異的是,鎖中竟“有金牛出,聲貌奔壯”,以致“釣人被駭”,讀者也驚詫不已。真可謂幻誕萬端,奇中顯曲折,充滿浪漫情趣。本篇黃金潭所在地巴丘縣晉屬廬陵郡,在今江西崇仁縣。《幽明錄》中另有《牛渚津》(《類聚》卷八十三引),記牛渚津出金牛事,但地在今安徽當涂縣。《異苑》卷二亦記金牛事,然不云地名。《御覽》卷九○○引《集異記》則云兗州,牛乃白牛。唐林谞《閩中記》則記地在今福建,與《集異記》并稱釣牛之江名金鎖江。以上諸記地點不一而情事相類,從中足見此事流傳之廣。唐李公佐《古岳瀆經》蓋受此事啟示而成篇,只是變牛為猿而已。
上一篇:《三國兩晉南北朝·劉義慶·黃公壚下》簡析
下一篇:《三國兩晉南北朝·任昉·黃鶴樓》簡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