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驗記》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志怪小說集。南朝宋劉義慶撰。《隋志》著錄13卷,亡佚。現存魯迅據《太平廣記》、《說郛》等書輯佚文35條,收入《古小說鉤沉》,是目前較為完備的輯本。《宣驗記》產生的年代,恰逢印度佛教在中國盛傳,佛教中的靈魂不死、因果報應之說在社會上廣為流行。《宣驗記》正是南朝出現較早的專為宣揚佛家因果應驗觀念的志怪小說。《宣驗記》中有不少宣傳佛教法力的故事。如《沈甲》條寫沈甲心中有佛,向觀音求救而免于一死;《車母》條寫母親為兒子虔心求佛,使兒子幸免于難。這兩則故事表現了佛法弘大。《宣驗記》還警誡世人要敬佛法。《孫皓》條以孫皓先因侮辱佛像、遭報得病,后洗潔佛像得康復的故事,說明不敬佛就會受懲罰。以上幾條較有代表性的故事,都帶有極濃重的宗教色彩,說教成份多,缺少人情味,以至缺乏藝術感染力。只有少數普救眾生的故事,如《鸚鵡救火》、《雉救火》等,以飛禽救火感動上天的傳說,宣揚博愛與恒心,有一定積極意義。總的來說,《宣驗記》除少數佳篇外,大多數以神佛為內容,以宣教為目的,且大部分條目千篇一律,缺少文彩,不僅降低了作品作為小說的文學價值,也影響其說教效果。
上一篇:《宣和遺事》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下一篇:《家庭經濟分析》作品簡析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