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將齋金石叢稿》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金石文物研究專著,現代金石學家、考古學家馬衡(1881~1955)著。作者畢生致力于金石學研究,繼承清代乾嘉學派訓詁考據的樸學傳統,銳意采用對出土文物現場考察的科學方法,為中國金石博古之學趨于近代化作出了貢獻。此書內容包括金石學概要、銅器、度量衡制度、石刻、石經和書籍形制等,書后附有序跋雜文,大致反映出作者治學的主要成就。如《中國金石學概要》論述“金石”的定義及其范圍,指出“商、周之時,所謂金石者,皆指樂器而言,非今之所謂金石也。其以金與石并舉,而略同于今之定義者,蓋自秦始。”并對宋以來的金石研究進行了系統的總結:“五代以前,無專治金石學者。……有宋一代,始有專攻此學者,歐陽修《集古錄》為金石有專書之始。”《中國銅器時代》提出中國青銅器以商代為最早的論斷。關于度量衡研究,根據新莽嘉量的實際測量,推定王莽至漢唐之間的尺度,至今仍為研究古尺的依據。《石鼓為秦刻石考》從文字的演變和傳世秦國多種銘刻進行比較研究,論定石鼓文是東周時期秦國的刻石。《漢石經集存》等論文,分析了石經刻石的緣起、經數、經本、字體、行款、石數、書碑姓氏和出土情況,對漢、魏石經作了收集、整理和研究。《記漢居延筆》根據1931年出土的漢代居延筆認定此乃存世最早之筆,日本奈良正倉院所藏唐筆(又稱“天平筆”)當退居其后。
上一篇:《典故紀聞》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下一篇:《列異傳》作品簡析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