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語法論》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語法著作,高名凱著。高名凱(1911~1965),福建平潭人,中國語言學家。其學術活動,建國前側重于漢語語法研究,建國后側重于普通語言學理論研究。重要著作還有《普通語言學》(1954年上海東方書店)、《語法理論》(1960年商務印書館《語言論》)(1963年科學出版社)等。
本書是根據語言學理論來建立漢語語法體系的嘗試,是20世紀40年代漢語語法研究的重要著作之一,與呂叔湘的《中國文法要略》和王力《中國現代語法》“共同代表了漢語語法學史上的一個歷史階段。”(石安石重印《漢語語法論》序)。不同于呂、王二書之處,是本書更偏重于理論的說明,作者認為研究漢語語法應注重句法和虛詞,這是漢語的特點決定的,因此,全書除緒論外,分為句法論、范疇論、句型論三編。句法論著重講詞與詞的組合關系,有規定、引導、對注、并列、聯絡與種關系。范疇論把語法范疇分成10類:指示詞、人稱代詞、數詞、輔名詞、動詞之態、動詞之體、愿望、量詞、動詞等。書中著重研究了數位詞(即量詞),指出專用量詞是漢語所特有的。還認為,漢語動詞只有“體”的范疇,沒有“時”的范疇,并且漢語動詞沒有主動被動態的區別,沒有內動、外動的區別。句型論根據語氣劃分句子類型,分為否定命題、詢詞命題、疑惑命題、感嘆命題5種,這是本書的創造。作者認為,漢語否定詞的作用,不只在否定系詞或動詞,而在否定整個命題。本書在很多地方都大大突破了模仿西洋語法的框架,針對漢語特點,提出了很多獨創的見解。全書理論性強,舉例豐富,研究方法科學,至今仍很有參考價值。
本書1948年由上海開明書店出版,1957年修訂,又增加了一編構詞論,北京科學出版社出版。1986年商務印書館重印。
上一篇:《漢語方言概要》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下一篇:《湯姆·瓊斯》作品簡析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