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樓賦》簡介|介紹|概況
賦篇名。漢末王粲作。關于此賦的寫作時間,今人繆鉞《王粲行年考》說:“賦中云‘遭紛濁而遷逝兮,漫逾紀以迄今。’十二年為紀,粲于初平四年(193)南徙荊州,至建安十年(205)恰十二年。既云‘逾紀’,則此賦之作當在建安十一、二年間。”關于此賦的寫作地點,歷來說法不一。《文選》李善注引盛弘之《荊州記》說:“當陽縣城樓,王仲宣登之而作賦。”酈道元《水經注·沮水注》說:“沮水又南徑楚昭王墓,東對麥城。故王仲宣之賦《登樓》,云‘西接昭丘’是也。”有人據此以為此賦之作當在麥城城樓。《文選》劉良注則以為在江陵城樓。此外還有襄陽城樓一說。清吳景旭《歷代詩話》卷十五引吳旦生說:“王弇州《仲宣樓記》云:江陵有王仲宣樓,后襄陽有樓,亦曰仲宣。而周紹稷《楚乘》,斷以屬之襄陽。其旨以劉表始至宣城,討平諸賊,北據漢川,以臨中土,凡十五年,而其子琮始降曹氏,蓋始終不離襄陽,而江陵特其支郡。仲宣之依劉表,為幕下參佐,不應去襄陽而登江陵之郡樓也。”關于此賦的藝術成就,歷來評價甚高。晉陸云《與兄平原書》說:“《登樓》名高,恐未可越爾。”宋朱熹《楚辭后語》卷四說:“歸來子曰:‘粲詩有古風。《登樓》之作,去楚辭遠,又不及漢,然猶過曹植、潘岳、陸機愁詠、閑居、懷舊眾作,蓋魏之賦極此矣。”清劉熙載《藝概·賦概》說:“王仲宣《登樓賦》出于《哀郢》。”李元度《賦學正鵠》說:“因登樓而四望,因四望而觸動其憂時、感事、去國、懷鄉之思。凡三易韻,段落自明,文意悠然不盡,此漢賦規模也。”浦銑《復小齋賦話》說:“王仲宣《登樓賦》,情真語至,使人讀之淚下,文之能動人如此。”此賦是王粲滯留荊州時所作的一篇抒情小賦。作者通過描繪登樓所見景物,抒發了久居異鄉的懷土思歸之情,傾吐了因處亂世而壯志難伸的苦悶,表達了對于治世與功業的向往。其藝術上的突出特點是將寫景與抒情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做到了情景交融,移情入景,景為情用,具有濃郁的抒情色彩和強烈的感染力。另外,此賦以“登樓”為線索貫串全篇,脈絡清楚,結構嚴謹。其語言洗練自然,優美生動。此賦是建安時期抒情小賦的代表作,對后世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上一篇:《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刺史》簡析|導讀|概況|介紹
下一篇:《白兔記》簡析|導讀|概況|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