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典故·汲戇
【出典】 《史記》卷一二○《汲黯列傳》:“汲黯字長孺,濮陽人也。……召以為主爵都尉,列于九卿。……天子方招文學(xué)儒者,上曰吾欲云云,黯對曰:‘陛下內(nèi)多欲而外施仁義,奈何欲效唐虞之治乎!’上默然,怒,變色而罷朝。公卿皆為黯懼。上退,謂左右曰:‘甚矣,汲黯之戇也!’群臣或數(shù)黯,黯曰:‘天子置公卿輔弼之臣,守令從諛承旨,陷主于不義乎?且已在其位,縱愛其身,奈辱朝廷何?’”
【釋義】 漢主爵都尉汲黯忠直不阿,好直諫,曾當(dāng)面批評漢武帝難以效法唐虞之治,漢武帝背后說他太戇。
【例句】 自信柴愚,真成汲戇,卻無劉膩。(李昴英《水龍吟·癸丑江西持憲自壽》2870)這里以汲黯自況,說自己過于耿直不阿。
上一篇:典故《棘棲鸞鳳》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典故《活法》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