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典故·公無渡河
【出典】 晉·崔豹《古今注》卷中《音樂》:“《箜篌引》,朝鮮津卒霍里子高妻麗玉所作也。高晨起,刺船而櫂,有一白首狂夫,被發提壺,亂流而渡。其妻呼止之,不及,遂墮河水死。于是援箜篌而鼓之,作《公無渡河》之曲,聲甚悽愴。曲終,自投河而死?;衾镒痈哌€,以其聲語妻麗玉。玉傷之,乃引箜篌而寫其聲,聞者莫不墮淚飲泣焉。麗玉以其曲傳鄰女麗容,名之曰《箜篌引》?!卑?,《樂府詩集》卷二六《相和歌辭一》李賀《箜篌引》題解:“一曰《公無渡河》,崔豹《古今注》曰:‘……(其妻)于是援箜篌而歌曰:‘公無渡河,公竟渡河,墮河而死,將奈公何!’”
【釋義】 樂府《相和歌辭》有《公無渡河》,古詞詠一老狂夫酒后墮河而死。音調悲涼。
【例句】 世路苦風波,且痛飲、公無渡河。(辛棄疾《太常引·賦十四弦》1969)這里借“公無渡河”抒發聽曲后的悲切感受并寄托對世道艱險的慨嘆。
上一篇:典故《公子登高賦》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典故《共剪西窗燭》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