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典故·芳草不成歸
【出典】 見“王孫芳草”條。
【釋義】 舊題淮南小山所作《招隱士》,用萋萋春草渲染王孫出游后傷別相思之情。后人用為典實。
【例句】 ①艷陽剛愛挫愁人,故生芳草碧連云,怨王孫。(歐陽修《虞美人》[爐香晝永龍煙白]144)這里化用本典,表現閨中女子對游子久久不歸的別愁。②萋萋芳草憶王孫,柳外樓高空斷魂。(李重元《憶王孫·春詞》1039)這里用本典抒寫閨思。③芳草綠萋萋,斷腸絕浦相思。(辛棄疾《河瀆神·女誡(誠)詞效花間體》1927)這里用以表現相思情懷。④滿汀芳草不成歸,日暮,更移舟,向甚處。(姜夔《杏花天影·丙午之冬,發沔口。……》2173)此詞為姜夔舟經金陵懷念合肥情人而作。句中化用楚辭語,抒寫羈旅懷人之情。
上一篇:典故《芳至今猶未歇》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典故《芳草池塘》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