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典故·盜跖
【出典】 《莊子·盜跖》:“柳下季之弟,名曰盜跖。盜跖從卒九千人,橫行天下,侵暴諸侯,冗室樞戶,驅(qū)人牛馬,取人婦女,貪得忘親,不顧父母兄弟,不祭先祖。所過之邑,大國守城,小國入保,萬民苦之。”
【釋義】 盜跖,相傳為春秋末的一位大惡之人。后因用為惡人的代稱。
【例句】 百歲光陰彈指過,算伯夷、盜跖俱塵土。(蒲壽宬《賀新郎·贈鐵笛》3301)這里以“盜跖”代指兇人,謂人生易盡,無論善、惡,終歸一死。
詩詞典故·盜跖
【出典】 《莊子·盜跖》:“柳下季之弟,名曰盜跖。盜跖從卒九千人,橫行天下,侵暴諸侯,冗室樞戶,驅(qū)人牛馬,取人婦女,貪得忘親,不顧父母兄弟,不祭先祖。所過之邑,大國守城,小國入保,萬民苦之。”
【釋義】 盜跖,相傳為春秋末的一位大惡之人。后因用為惡人的代稱。
【例句】 百歲光陰彈指過,算伯夷、盜跖俱塵土。(蒲壽宬《賀新郎·贈鐵笛》3301)這里以“盜跖”代指兇人,謂人生易盡,無論善、惡,終歸一死。
上一篇:典故《盜泉》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典故《砥柱》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