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典故·登樓賦
【出典】 見“王粲登樓”條。
【釋義】 見“王粲登樓”條。
【例句】 ①見說東園好,能消北客愁。雖非吾土且登樓。(蘇軾《南歌子》[見說東園好] 323)這里反用王粲《登樓賦》中“雖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的句意,表達聊借異鄉風物以消憂的胸懷。②看山兼看月,登閣復登樓。(張元干《水調歌頭·和薌林居士中秋》1077)這里用“登樓”喻示懷念中原的情懷。③何處依劉客,寂寞賦登樓。(辛棄疾《水調歌頭》 [落日古城角]1950)作者流寓南方,寄人幕府,而心系中原,故以荊州依劉、登樓作賦的王粲自比。④夢連環,歌彈鋏,賦登樓。(辛棄疾《水調歌頭·送楊民瞻》1951)這里用“賦登樓”暗寓不得志的牢騷。⑤落日且登樓,英雄休涕流。(李曾伯《糖多令·庚戌六月赴荊閫,宿江亭》2808)作者到荊州任統帥,因用王粲登樓之典以切其地,并告誡自己不要像王粲那樣感傷涕淚,而要干好英雄事業。⑥持杯顧曲,登樓賦筆,杜郎才減。(周密《宴清都·登霅川圖有賦》3276)這里借用“登樓賦”泛指登覽作詩文之舉。⑦百年正消幾別,對西風、休賦登樓。(周密《聲聲慢·送王圣與次韻》3290)這里用“休賦登樓”表明不愿為離別與羈旅他鄉而感傷的意愿。⑧橫槊題詩,登樓作賦,萬事空中雪。(文天祥《酹江月·和》3305)這里用“登樓作賦”寄寓自己被俘北上途中懷念故國的悲憤之情。
上一篇:典故《登樓覽鏡》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典故《登瀛》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