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典故·愧盧前
【出典】 《舊唐書》卷一九○上《文苑傳上·楊炯傳》:“炯與王勃、盧照鄰、駱賓王以文詞齊名,海內稱為王楊盧駱,亦號為‘四杰’。炯聞之,謂人曰: ‘吾愧在盧前,恥居王后。’當時議者,亦以為然。……(張)說曰:‘楊盈川文思如懸河注水,酌之不竭,既優于盧,亦不減王。“恥居王后,”信然;“愧在盧前”,謙也。’”
【釋義】 唐代作家楊炯與王勃、盧照鄰、駱賓王齊名,時人稱為“王楊盧駱”。他本人卻說,自己恥居王勃之后,愧在盧照鄰之前。后人因以“愧在盧前”作為詠文人間互相謙讓的典故。
【例句】 諸儒皆自愧盧前,小試暫符竹。(仲并《好事近·宴客七首,時留平江,俾侍兒歌以侑觴》其四1286)這里因客人盧楚州姓盧,遂巧用“愧在盧前”一典,既切其姓,又恭維他才高于眾,諸儒皆自愧不如。
上一篇:典故《快哉風》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典故《愧葛洪》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