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典故·勒燕然
【出典】 《后漢書》卷二三《竇融傳》附《竇憲傳》:“(憲)與北單于戰于稽落山,大破之,虜眾崩潰,單于遁走……斬名王已下萬三千級,獲生口馬牛羊橐駝百余萬頭。……憲、秉遂登燕然山,去塞三千余里,刻石勒功,紀漢威德,令班固作銘。”
【釋義】 燕然,古山名,即今蒙古人民共和國之杭愛山。東漢竇憲大破北單于,命班固為銘文,于燕然山刻石勒功。后因以“勒燕然”為建立邊功的典故。
【例句】 ①夢繞神州歸路,卻趁雞鳴起舞,余事勒燕然。(韓元吉《水調歌頭·寄陸務觀》1398)這里說“勒燕然”對陸務觀來說不過是“余事”,意在頌美他的抱負與能力。②未說珥貂橫玉事,勛名且勒燕然。(王千秋《臨江仙》[柳巷鶯啼春未曉]1475)這里用以點出壽翁曾立邊功。③萬里勒燕然,老人書一編。(辛棄疾《菩薩蠻》[功名飽聽兒童說]1966)此詞是頌人之作。這里稱頌對方熟讀兵書,大有邊功。④吾衰矣,不慕勒燕然,不愛畫凌煙。(劉克莊《最高樓》[吾衰矣]2636)這里反用典故,表示自己無意于建立功業。⑤賈傅才高,岳家軍在,好勒燕然石上文。(吳文英《沁園春·送翁賓旸游鄂渚》2906)這里活用典故,暗以作燕然銘文的班固比翁賓旸,祝美他游鄂渚必得其用。⑥奏捷淮堧,勒功燕石,鼓吹凱旋。(無名氏《沁園春·壽東屏》3759)這里用以頌美東屏建立邊功。
上一篇:典故《勒回俗駕》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典故《匡山何似金鑾殿》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