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陵
【出典】 《史記》卷一○九《李將軍傳》附《李陵傳》:“拜為騎都尉,將丹陽楚人五千人,教射酒泉、張掖以屯衛胡。數歲,天漢二年秋,貳師將軍李廣利將三萬騎擊匈奴右賢王于祁連天山,而使陵將其射士步兵五千人出居延北可千余里……而單于以兵八萬圍擊陵軍。陵軍五千人,兵矢既盡,士死者過半,而所殺傷匈奴亦萬余人。……匈奴遮狹絕道,陵食乏而救兵不到,虜急擊招降陵。陵曰:‘無面目報陛下。’遂降匈奴。”
【釋義】 李陵字少卿,于漢武帝時任騎都尉,出征匈奴,陷入重圍,箭盡援絕,降匈奴,居匈奴二十余年而亡。《文選》有《答蘇武書》,相傳為李陵所作,表現了李陵降匈奴后的悲苦心情。后世用作詠流亡異域的典故。
【例句】 ①亭伯去安在,李陵降未歸。(李白《奔亡道中五首》其二1842)這里借李陵流亡塞外比況自己的處境。②李陵甘此沒,惆悵漢公卿。(盧綸《從軍行》3154)這里以李陵喻指師老塞外的邊將。③錦字竇車騎,胡笳李少卿。(武元衡《石州城》3569)這里以李陵喻指所詠遠戍塞外的邊將。④玉榼酒頻傾,論功笑李陵。(馬戴《邊將》6449)這里借李陵為襯托,稱頌邊將的英雄氣概和愛國精神。⑤不是史遷書與說,誰知孤負李陵心。(司空圖《狂題十八首》其三7273)這里說,要不是司馬遷的書說明了真情,誰能了解李陵戰敗投降的苦衷?作者舉李陵事作為蒙冤遭謗之一例。⑥塞北草生蘇武泣,隴西云起李陵悲。(胡曾《交河塞下曲》7418)這里借蘇武李陵兩位漢代出塞名臣思鄉傷別離的哀愁,狀寫唐代邊將的鄉愁。⑦因嗟李陵苦,只得沒蕃名。(貫休《古塞上曲七首》其七9364)這里用嗟李陵襯托作者對邊塞戰爭艱苦的詠嘆。
上一篇:李膺
下一篇: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