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詩歌總集· 十種唐詩選》新詩鑒賞
唐詩選本叢書,十七卷,清王士禛編纂,士禛(1634~1711)字子真,一字貽上(因避雍正皇帝諱,又改為“士正”“士禎”),號阮亭,又號漁洋山人。山東新臺(山東省桓臺縣)人,順治進士,官到刑部尚書,謚文簡。為當時著名詩人,倡神韻說,著作甚富。
此書包括“唐人選唐詩”九種和姚鉉《唐文粹》所錄詩的十種唐詩選本的選本。王氏在《才調集選序》中說:“唐代諸選,殷璠、元結之流,以風骨相高,最為杰出。獨令狐氏《御覽詩》暨是集(指《才調集》),專尚風調,而縠短于持擇,為識者所少。余之有是刪,殆亦韋氏之諍臣歟?”對《唐文粹》,王氏說:“姚氏編詩起甲終癸,分類瑣屑,條目眾,余概為汰去,而次第仍其舊?!笨梢娋幾脒@個選本叢書之目的還在于提倡“神韻”說。但為什么刪削唐人選本而成此書,韓菼(士禛弟子)以為漁洋論詩與“殷(璠)、芮(挺章)諸君子鑒裁千載而合也”。徐乾學(士禛友人)認為唐詩“神解妙悟,多得自然,風骨神韻,迥非近代所及”。而這種精神實質,后人很難掌握,譬如“一門以內,父子兄弟,群眾長少,道家庭間事。如方里而井,主伯亞族,共言溝洫阡陌曲直之數(shù),非道路人推測語也”(見徐乾學《序》)。既然唐詩的“意寄興情”“機趣神采”只有唐人才更能領會,當然要到唐人選的唐詩中去求古人“遺則”了,王氏前輩尤侗對這種做法不以為然,他在序中說:“老杜已集唐之大成,乃以唐人選唐詩曾不存一字……又如開元、大歷間高岑王孟、元白韓劉皆有盛名于時,使其親操筆削,必能擅長,何以闕然不作?若韋縠、殷璠、高仲武、芮挺章輩,不過唐人中下者,其所編纂,反流傳后世,豈詩與選,其道有不相謀者與?試質之先生,當有以折其中矣?!边@種態(tài)度雖未免有些煞風景,但也有一定道理。
此書中《又玄集》為贗本。此集初刊本不易得,常見者有羅延齋重刊本。
上一篇:《歷代詩歌別集·唐五代部分·羅隱集》簡介介紹
下一篇:《歷代詩歌別集·魏晉南北朝部分·嵇康集校注》簡介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