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詩歌總集· 樂府廣序》新詩鑒賞
漢魏樂府古詩選集,三十卷,明末朱嘉徵編纂。嘉徵字岷左,別號止谿圃人。海寧(浙江海寧縣)人,崇禎壬午(1642)舉人,至清曾為徽州府推官。
朱氏論詩強調(diào)詩與音樂是一個整體,認為孔子刪詩的目的在于“定六詩之序而樂以正”。并認為“六義①存而詩存,六義亡而詩亡”。因此編者在此書中將漢魏樂府古詩按照“風雅頌”次序排列,以“相和曲辭”中的“相和曲”(八首)“吟嘆曲”(一首)“平調(diào)曲”(四道)“清調(diào)曲”(四首)“瑟調(diào)曲”(十五首)“夢調(diào)曲”(四首)“大曲”(一首)“雜曲”(三十一首)為漢風,以“相和歌辭”中的“平調(diào)曲”“清調(diào)曲”“瑟調(diào)曲”“楚調(diào)曲”“雜曲”為魏風,以“鼓吹曲辭”“橫吹曲辭”“雜舞歌辭”為漢魏之雅與變雅。以“郊廟歌辭”為漢魏之頌。二十五卷至三十卷為歌詩與琴曲,并在每詩或每組詩后撰一“序”點明詩之主題,標明美刺,目的在于“本原于忠臣孝子之心,發(fā)明于保定扶危之旨”。雖然編者分類及其“序”多牽強附會、迂腐冬烘之處,但在明末清初民族矛盾十分尖銳的時刻朱氏編纂此書是有寄托的,所以黃宗羲為之作序。書中廣泛搜羅歷代學者對所錄詩的解釋,批評的文字,可資參考。編者對一些詩篇的思想與藝術的分析也有可取之處。
朱氏另有《漢魏詩集廣序》,其分類與《樂府廣序》同,二書均有清遠堂刊本。
上一篇:《詞曲總集·別集·曲·誠齋樂府》簡介介紹
下一篇:《詞曲總集·別集·詞·今詞初集》簡介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