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范疇·五行
關于宇宙社會屬性及其變化規律的范疇系統?!拔逍小弊畛踔肝宸N具體的物質,即水、火、木、金、土。古人認為,宇宙萬物就是由這五種基本物質構成的。古希臘也有類似觀念,如恩培多克勒就以水、火、土、氣為宇宙萬物的構成物質,稱為“四根” 或 “四大元素”。中國先哲為何要以 “五” 而不是四、七、九或其它數字來概括宇宙的基本物質,則與華夏先民神秘的數字崇拜有關。據李約瑟博士 《中國科技史》,中國古代曾經流行過五進位制的計數方法,“五” 是極數,也是吉數,故華夏先民對“五” 這個數字有一種神秘而又神圣的感情。《周易·系辭下》: “天數五,地數五。”在古漢語中,以“五”為數的詞組比比皆是,如五服、五禮、五彩、五谷、五星等,“五行”不過是其中之一?!拔逍小庇^念起源于何時,至今仍是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但在《尚書·洪范》 中,已經有非常明確的表述:“五行: 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 《國語·鄭語》也說: “先王以土與金、木、水、火雜,以成百物?!?不過,這只是最表面的意義,“五行” 觀念還有更復雜深刻的內涵,這是古希臘的 “四大元素” 說沒有的。將 “五行” 翻譯為Five Elements(五種元素),就未能達意。關鍵就在一個“行” 字,“行” 有運行的意思,故 “五行” 中包含著一個非常重要的觀念,即變動運轉的觀念,這就是所謂 “相生” 和“相克”。“五行” 相生,如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五行” 相克,如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事實上,戰國以后,以鄒衍為代表的陰陽五行學派,就是以這種 “相生” 或 “相克” 的原理,來闡釋宇宙、社會以及歷史的演變。他們并不將水、火、木、金、土視為五種具體的物質,而是視為五種基本的屬性,即“五德”,宇宙萬物、天地四方、一一與這 “五德” 對應,如以方位論,東方屬木,南方屬火,西方屬金,北方屬水,中央屬土;如以四時論,春屬木,夏屬火,秋屬金,冬屬水,季夏屬土; 如以歷史論,夏具木德,商具金德,周具火德,秦具水德,漢具土德等?!拔逍小?或“五德” 不是靜止不動的屬性,而是按照 “相生”或 “相克” 的規律,循環往復,周而復始,五行家將其稱為 “五德轉移”或 “五德終始”。從橫的方向說,是一種宇宙結構圖式;從縱的方向說,這是一種自然與社會的演變模式。古代中國人的思維模式就是以 “五行” 觀念為基礎的,不懂得這一點,就難以理解中國的傳統文化。歷代正史,從 《漢書》到 《明史》,大都立有《五行志》,以 “五行” 觀念來闡釋自然現象 (如地震、日食、風暴等) 與社會歷史 (如兵事、政變等),今天的讀者多將其視為迷信,不屑一讀,其實,這里面正包含著古代中國人的哲學思索。
上一篇:禮俗學·禮制·五禮
下一篇:哲學·論著·傳習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