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文集·古詩源
先秦至隋代的古詩選集。沈德潛 (1673-1769) 編選。沈德潛是清代中期的著名詩人,但他在科場上卻運氣不佳,一連考了十七次,最后在六十七歲時才考上了進士,官至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這位老態龍鐘的詩人卻非常受乾隆皇帝欣賞,他經常出入皇宮,與皇帝論詩唱和,紅極一時。但是,后代流行的并不是他自己的詩集,而是他選編的別人的詩集,其中一部就是《古詩源》。沈德潛推尊唐詩,認為詩至唐代為極盛,但唐詩是從上古詩歌發展而來的,為了讓讀者了解唐詩的淵源所自,他就在編選 《唐詩別裁集》 之后,編選了這部 《古詩源》?!豆旁娫础窙]有選錄 《詩經》和 《楚辭》,因為在古人心目中,這兩部詩集具有神圣的地位,不能隨便評頭論腳?!豆旁娫础饭彩珍浬瞎胖了宓脑姼杞税偈?,分為十四卷,即古逸一卷,漢詩三卷,魏詩兩卷,晉詩三卷,宋詩兩卷,齊梁詩兩卷,陳及北朝詩一卷。沈德潛是一位詩人,也是一位批評家,有自己的詩歌主張,因此 《古詩源》也就選得很有特色,尤其是書中的評點,即使三言兩語,也令人喝彩。他選詩的標準是 “溫柔敦厚”,不但內容要符合儒家的詩教,而且風格上也要平穩沉郁,典雅莊重,深沉含蓄,不可恣肆汪洋,一覽無余。根據這一標準,他于建安詩人中肯定曹操、曹植,于兩晉詩人中推崇左思、陶淵明,于南朝詩人中表彰謝靈運、謝脁、鮑照,于北朝詩人中標舉庾信,而視南朝民歌為 “鄭衛之音” (黃色歌曲),摒去不收,這一點雖然頗受現代學者非議,但卻并不影響此書的價值。
上一篇:文學·文體·古文
下一篇:文學·流派·臺閣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