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編輯出版·譜牒
又名家乘。包括族譜、宗譜、家譜,是記錄氏族或宗族世系的書。也就是將同一血緣集團的世系人物一一列舉出來,《辭?!方忉尀椤坝涊d一姓世系和重要人物事跡的譜簿”。宗族制度在我國社會生活中的重要性、長期性以及影響的深遠性,與世界各國迥然不同,可以說是中國文化的一大特點。宗族和宗族制度的長期存在,產生了記錄和認識它的族譜和家譜。關于家譜的起源,可以說相當久遠。有的學者認為文字形式的家譜自文明開端之時就存在,還有的學者認為家譜起源于周代,說法不一。譜諜在商周時代為配合宗法分封制的推行,兩漢時代為形成和鞏固強宗與豪族而服務,魏晉南北朝隋唐為政府的選舉、世族的出仕與門第婚姻服務。政府組織專門人員纂輯族譜,有些職業譜家并非為本族,而是為其他家族而作。此時私修族譜雖不算少,但沒成為主流。等級制、分封制、選舉制、門第婚姻,都需要宗族資料作依據,所以官修譜牒盛行,不僅興修頻繁、規模大、成果多,而且以天下通譜、地方家譜為主要形式。單一家譜則是輔助和補充形式。
宋代以后,隨著科舉制改革及中央集權的加強,世家大族漸趨衰落,家譜的作用發生變化,進入了私修階段。官修家譜幾乎只有皇家玉牒,私家大量自修家譜,且不需政府承認,其作用已變化為家族控制族人,以宗族倫理道德教育族人,維系宗族以利其壯大發展的工具。所以單一家族則成為主要形式,多為本宗族自修,聘請外姓寫作的極少,職業譜家已極為罕見了。從研究的角度看,家譜確實是一個內容極為豐富的資料庫,它對我們研究歷史學、社會學、政治學、經濟學、人才學、人口學、民俗學、遺傳學、宗教學、華僑史、法律史及地方史,提供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材料。
上一篇:音樂戲曲·諸宮調
下一篇:體育·象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