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話。十七卷。清謝章鋌撰。謝章鋌(1820—1888),字枚如。長樂(今屬福建)人。光緒三年(1877)進士,授內閣中書,后為致用書院山長。別有《賭棋山莊文集》十一卷,《詩集》十四卷,《詞集》八卷。《賭棋山莊詞話》十二卷,《續編》五卷,系積年隨纂隨補而成,篇帙宏富,初未厘訂先后次序。舉凡探討詞旨、評騭詞家、紀事考訂、搜羅散佚等,皆所措意,為清代詞話之精審者。
《賭棋山莊詞話》之論詞要旨,乃以“詞雖與詩異體,其源則一”(卷二),“夫詞之于詩,不過體制稍殊,宗旨亦復何異”(卷十二)為基點,于世情、人品、詞心的網絡中,尋覓、揚厲“詞之真種子”(卷五)。《詞話》認為,詩詞異其體調,不異其性情,既然同以“道性情”為宗旨,故而反對把詞拘執在花前月下、別離相思的小天地里,因為“純寫閨襜,不獨詞格之卑,抑亦靡薄無味,可厭之甚也”(卷四)。在題材內容方面,要求“敢拈大題目,出大意義”(卷八)。在衡詞尺度方面,則強調“立身行世”。認為“夫人文合一,詞雖小道,亦當知績學敦品耳”(《續編》卷五),“讀蘇、辛詞,知詞中有人,詞中有品,不敢自為菲薄”(卷九)。與此相聯系,提出了以“真性情”為前提的“養氣”主張。批評那種公然標榜“敢言豪氣全無與”、“此中安用莽男兒”的人,其所作“正病懨懨無氣耳”(《續編》卷三)。《詞話》在強調詩詞“其源則一”的同時,并未忽略“體制稍殊”的一面。“然而文則必求稱體,詩不可似詞,詞不可似曲。詞似曲則靡而易俚,似詩則矜而寡趣,均非當行之技”(卷八)。但并不因此而得出嚴劃鴻溝的結論。認為,詞體固宜柔曲,然“若徒求柔求曲,則詞格未工而心術或先病矣”(《續編》卷三)。對于“詞體如美人,含嬌掩媚,秋波微轉”的說法持保留態度,提出“豪宕”、“醇雅”、“妍秀”,“攻倚聲者所當鑄金事之,缺一不可”(卷八)。不啻是詞的風格和審美要求,還顯示了詞體認識方面的見解。《詞話》堅持流變發展的觀點。對弊象畢現的浙西詞派痛下針砭,但不以浙西末流之失而掩其開創者的振衰之功,既分析浙派詞的通病,又如實指出“初祖”與“耳食之徒”決不可混為一談。對“隨時變易”的“聲音之道”(《續編》卷八)亦持比較通達的態度。因此,雖亦曾言“推究音律,倚聲家之最上乘也”,然又明確主張“與其精工尺而少性情,不若得性情而未精工尺”(卷五)。《賭棋山莊詞話》不為派別牢籠,觸及了鴉片戰爭、太平天國起義相繼爆發的大背景下,詞應當怎樣自處的時代課題。它所作出的回答,比先后同時的其他詞話著作更值得注意。提出“措手”“鴻題巨制”以“抑揚時局”(《續編》卷三)等一系列主張,顯然其“詞史”說具有確定的時代內容,論述亦多精見卓識。劉體仁稱其“于詞道奧窔,實能窺見三昧”(《序》),洵非虛譽。
又《續編三》錄江都秦敦夫(恩復)享帚詞等凡二十二部,《續編四》錄仁和孫雪帷(錫)韻竹詞等凡十七部,皆當時詞人之詞集,今多湮沒不傳者。章鋌官京師日,“周行廠肆”,“于爛攤堆上極力尋檢”(《續編三》)所得,一一記其集名,錄其佳篇,撮為提要,賴此以存其概略。
《賭棋山莊詞話》非一時所作。據卷前咸豐建元(1851)劉存仁《序》,及署“光緒甲申”即光緒十年(1884)之章鋌附《記》可知,是編初得一卷,其后議論漸多,逐年纂錄,由著手至書成,歷時三十余載。有光緒甲申南昌刊本,唐圭璋《詞話叢編》本
上一篇:復堂詞話
下一篇:白雨齋詞話